美文网首页
#般若学习#👉中医之旅(九)

#般若学习#👉中医之旅(九)

作者: 王霞般若 | 来源:发表于2024-08-26 15:31 被阅读0次

    杨进教授分享《温病方在内科杂病的应用》

    温病的特点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且在病变过程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证属本虚标实,阴液不足为本,阳热亢盛为标。热在上中焦多伤肺胃之津,症见身热汗出、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失眠,舌绛光亮脉细数。治宜甘寒轻清之品,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芦根、桑叶等生养津液,以银花、连翘、栀子等清宣郁热。热居下焦,则耗肝肾之液,且易动风,症见双手或周身颤抖、心悸怔忡、身热汗出、形消神倦、舌干枯而痿,脉虚。治宜咸寒厚浊之剂(配合甘寒、酸寒),可用大定风珠(阿胶、生地、白芍、麦冬、鳖里、龟板、麻仁、牡蛎、五味子、炙甘草)加减。

    甲亢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根据病变形态,“斑属阳明,疹属太阴”。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斑由阳明热盛迫于血“斑分,治宜清胃泄热,凉血化斑。方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元参、犀角、粳米)加减,方中白虎汤清胃解肌,泄热救阴,加犀角(现以水牛角粉代替)、元参清热解毒,临证时酌加丹皮、赤芍凉血化瘀、蝉蜕清热透邪。疹属太阴风热内窜营阴,治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方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

    2. 冠心病

    冠心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与热毒、毒邪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认为热毒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冠心病病机始终,清热解毒抗炎治疗对冠心病的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临床上取得明确疗效。

    现代人心理压力大,常致肝郁气滞,气郁则能化火;吸烟、饮酒、多食肥甘厚味皆生热毒痰浊之邪,热积日久,必耗阴血。人过中年,阴气渐衰,阴血亏虚,更受热毒煎熬,血液浓稠粘滞,瘀血渐生,如此,热毒、瘀血、痰浊逐渐损伤血脉结聚成块而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清热解毒法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应配合其他治法组方,如在治疗药物中加野菊花、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清热解毒法可增加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实验证明清热解毒类方药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3.慢性支气管炎

    甘露消毒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既有痰热在肺又有湿浊化热蕴脾之候,这种肺脾同病的病理表现,在临床上很常见,其证侯特点为:咳嗽痰多,咳则干啰或气粗喘促或痰鸣哮吼,,或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胸痞食少,小便短黄,唇色红,舌苔白黄腻。临床上以舌苔作为辨证要点。治以以清化湿热、肺脾同治的甘露消毒丹化裁。

    宣白承气汤: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每及大肠,肠腑不通,。又碍肺之肃降,故慢支急性发作期的病位虽在肺,但病变多及大肠,形成痰热阻肺,腑气不通的证候。其腑气不通的原因与肺气不降及邪热灼津,津亏肠燥有关。可用《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为主方,药用生石膏、生大黄、桑白皮、瓜葵壳、住腥草、否仁。两清肺胃之热,兼通腑实,达到清肺热、降腑实、上下同治的目的。

    生脉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年老体弱、病情日久。反复脾胃与肺密切相关。具有益气养阴,润肺生津的生脉散对慢支肺气阴两虚证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气短、乏力、汗出、舌脉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对慢支患者具有调节和改善全身机能的作用。

    4.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由于外感湿热邪气和内伤饮食不节,常常形成脾胃湿热证的表现,所以清化湿热法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治法。临床上除了常用辛开苦降方外,还注重疏通三焦和分消走泄。就近祛邪,湿热为病常布散全身,故须多种治法配合运用,使邪气从上下内外分部消散,以加强邪气外达速度,不易留邪;湿易阻气,气能化湿,选用走泄之品,使气机通则湿易化,热易透。以杏仁宣肺气,开上焦;以厚朴行脾气畅中焦;以茯苓、薏苡仁化膀胱之气利下焦。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由于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符合胃阴不足的特点,故治疗时每用滋养胃阴之法。临床常选用《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或益胃汤化裁。具有益胃生津,甘寒养阴之效,可用治胃阴不足、虚火内生所致之胃脘灼热、隐隐作痛、饥嘈不适口干舌红等症。药理研究证实,上述方药可促进病变部位细胞修复及萎缩的固有腺体再生,对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屏障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5.脑病

    温病学说指导辨治脑病的理论依据:感染因素所致的脑病多属传统温病范畴,其发展变化多遵循卫、气、营血或上焦、中焦、下焦传变等规律。内科杂病中的脑病则与心包病变有关。

    温病学治则治法对脑病辨治的意义:温病治法中的通下逐邪,开窍息风,固脱救逆等也是脑病常用的重要治法

    常用方药:(1)蒿芩清胆汤。主要用于感染性脑病的初期治疗。(2)菖蒲郁金汤。适用于气分湿热留恋不解酿蒸痰浊蒙蔽心包之证,以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为主要表现。(3)中成药类(醒脑静症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

    6.化湿类方

    分消走泄法:用杏、朴、苓为代表药“分消上下之势”以治疗湿热邪留三焦证。临床上只要见到苔白腻,脘痞不思饮食,就可用该法。

    辛开苦降法:叶天士《温热论》对于湿热阻滞中焦而形成的湿热痞证,主张用辛开苦降之法,选用半夏泻心或小陷胸汤治疗。该法可广泛用于呕吐、腹泄、便秘、酒湿、胃痛、关格、结胸、胆胃不调、肝脾不调等病证的治疗。

    开达膜原法: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均可出现白厚腻如积粉之舌苔,当见到这种特殊舌苔时,无论什么病,都可用达原饮化裁。

    7.疏风类方

    《温热论》指出:“.……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段原文不仅可以指导外感温病邪郁肌表的治疗,而且在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荨麻疹等内外科杂病的辨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鞠通根据叶天士的经验所制定的银翘散被列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另有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银翘散去牛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方,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等,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

    8.清营凉血类方

    本法包括清营法和凉血散血法,是叶天士根据邪入营血分的病机而拟定的治法。清营透热转气法具有清营凉血化瘀解毒、透邪等重要作用,其代表方清营汤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重要治方。对尿毒症、久用激素而不效的部分免疫性疾病也有不可忽视的疗效。犀角地黄汤对于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热淤阻的固然有效,对于气虚郁热者也可加减使用。

    9.滋阴类方

    叶天士《温热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甘寒和咸寒两类滋阴法对后世滋阴法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吴鞠通根据叶天士经验制定的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增液汤、玉竹麦门冬汤等甘寒养阴方用治杂病阴伤证有很好的疗效。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对于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之证,用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用治慢性胃病阴亏气滞证。而以加减复脉汤为基础方的咸寒滋阴法,在杂病肝肾阴液亏竭证的治疗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叶天士常将咸寒滋阴法和酸甘化阴法、息风法等法并用,以治消渴、胸痹、顽痹等难治病而获效。

    加减复脉汤,由仲景炙甘草汤化载而得,以滋阴养血为主。叶天士每去姜、桂或再去人参加白芍、鸡子黄、牡蛎等,变通阳复法为咸寒滋阴法,广泛用于温病真阴亏竭,以及杂病虚劳失血、中风、痉厥、胎前产后诸病证。临床用于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也有效,每配合生脉散。

    中焦青蒿鳖甲汤主治“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下焦青蒿鳖甲汤主治“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一者”。

    临床每用于原因不明的低热。

    10.通腑泻热类方

    苦寒泻下即用苦寒下夺之品以攻泻实热。适用于伤寒由寒化热邪传阳明之腑或温热邪入阳明肠腑,热盛津伤,导致肠中燥结、大便不通、胸痞腹满等症。临床常用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的论治。

    凉膈散用于上部热甚的病证,如重证口腔溃疡、脓毒型痤疮等。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多以痰热腑实为主,此时热象明显,故在治疗中采取通腑泄热方法。在急性期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不仅可以使热象从便而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通过泄大肠以达到肺之目的,使肺气下降,达到“泻表安里”的目的。肺心病在幅床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典型症状,由于感染及警系伤'常常可以加重心脏负荷,故采用通腑泻热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衰程度,减轻心脏负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般若学习#👉中医之旅(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ha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