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eLife | 布卢门醇作为AM共生体的地上部标记物

eLife | 布卢门醇作为AM共生体的地上部标记物

作者: 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 | 来源:发表于2021-06-20 08:19 被阅读0次

2018年8月28日,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Ian T Baldwin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Blumenols as shoot markers of root symbiosis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的研究性论文。当前判断植物与AMF是否存在共生关系,主要是通过破坏性取样后的显微镜检或转录分析,这种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在植物地上部中有2种仅存在于植物-AMF共生体中的特异性布卢门醇,借助这种特异性地上部标记物能轻松判断植物是否与AMF建立了共生关系,为今后AMF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案。

1. 前言

大多数高等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共生关系。由于AMF具有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增强植物抗逆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成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接种AMF会影响植物的代谢反应,如影响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然而,在胁迫条件下这些代谢反应也会受到影响,即这些代谢产物并非AM共生体的特异性代谢产物。布卢门醇类化合物是一种脱辅基类胡萝卜素,是由类胡萝卜素裂解产生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布卢门醇A、布卢门醇B和布卢门醇C(图1)。有研究指出,AMF会引起植物根系布卢门醇C的积累,而其它外界因素均不会发生此类变化。不仅如此,布卢门醇同样也存在于植物地上部,但此前尚没在植物地上部发现AM共生体所特有的布卢门醇类化合物。

目前判断植物与AMF互作的方法耗时且费力,所以在植物地上部寻找一种稳定的代谢标记物对于AMF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一系列试验,并使用多种植物材料和AMF菌种进行验证,在植株地上部鉴定出了2种实用性广的AM共生体特异性代谢标记物。

图1布卢门醇的核心结构及其常见构型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计

植物材料:烟草(Nicotiana attenuata)31代近交系(遗传稳定性强)、irCCaMK植株(RNAi沉默掉CCaMK基因后,植株无法与AMF建立共生,但植株生长和根系相关微生物不受影响)、i-irPDS植株(RNAi沉默掉PDS基因后,植株发生光漂白,以减轻类胡萝卜素合成对布卢门醇代谢的影响)以及各自的空载(EV)植株。

温室试验:试验包括接种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和不接种(高温灭活的Rhizophagus irregularis)处理,成对比较试验中将irCCaMK植株和EV植株一起种于2 L盆中,其余温室试验均是将植株分开种于1 L的盆中。

大田试验:大田试验在美国莱特尔牧场保护区进行。

其它试验: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接种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后,置于美国博伊斯汤普森研究所的生长室生长;此外,德国莱布尼茨植物和观赏作物研究所的Michael Bitterlich博士负责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试验,接种菌种为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 DAOM 197198)或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12)。

2.2. 胁迫处理

虫害处理:将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幼虫置于植株叶片上,两周后取样,取样部位为烟草莲座叶。

细菌和病毒处理:将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导入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并使用注射器将细菌悬浊液浸润叶片,接种三周后取样。

真菌处理:将含有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的悬浊液滴在叶片表面进行处理,在接种四天后取样。

干旱处理:停止浇水持续四天,然后取样,并记录两种水分处理导致的鲜重差。

2.3. 样品的提取与纯化

提取样品:100 mg植物叶片(或根系)+1 mL 80%甲醇+2颗铁珠,每分钟震荡1150次,1分钟后收集上清液用于分析。

纯化样品:使用45 μm的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柱,去除掉样品的主要成分,如尼古丁和酚酰胺,纯化之后将样品烘干然后溶于80%的甲醇中。

纯化的根系和叶片提取物使用核磁共振鉴定其成分。

2.4. 其它试验方法

非靶向质谱分析:使用非区分串联质谱法(idMS/MS)、串联质谱法(MS2)和pseudo-MS3进行高分辨率质谱分析。

核磁共振分析化合物结构:纯化的样品用N2吹干后溶于甲醇溶液中,再用核磁共振仪分析化合物结构。

靶向代谢分析:使用超高液相色谱法进行色谱分离,以减少其它成分的干扰,增加该分析方法的特异性。

AMF侵染率:首先用WGA-Alexa Fluor 488荧光染料和台盼蓝染料将根段染色,然后使用显微镜记录菌根侵染率和菌根结构。此外,还通过提取根系RNA进行侵染率的分子生物分析。

转录组分析:对烟草根系脱辅基类胡萝卜素途径进行转录组分析。

布卢门醇转运试验:将烟草幼苗种于离心管中,用封口膜固定植株,并使幼苗根系与地上部分别位于管内和管外,管内装满0.5%的植物提取物——化合物1、化合物2(AMF诱导的特异性布卢门醇),或药剂——化合物6(非AMF诱导的特异性布卢门醇)(3种化合物的结构见图6C),且使用相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在生长室孵育24 h后取样分析。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沉默:使用100 μM的地塞米松处理基部第二片茎叶,每周两次,持续三周,取样部位为处理叶片及其上下邻近叶片。

3. 结果与分析

3.1. 布卢门醇是根系中AMF特异性代谢指纹

将EV植株和irCCaMK植株同种于一个2 L容器中,试验处理包括接种/不接种异形根孢囊霉,6周后取根系进行非靶向代谢分析,共鉴定出了8种化合物,包括尼古丁、酚酰胺、酚醛树脂和5种未知化合物,根据其在不同处理时的含量变化确定了各物质的代谢模式,发现EV植株接种AMF后,根系中布卢门醇大量合成,而irCCaMK植株或不接种植株中布卢门醇含量微乎其微甚至不存在,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吻合,因此布卢门醇可作为根系中AMF特异性代谢指纹(图2)。

图2 通过靶向和非靶向代谢分析验证布卢门醇作为AMF特异性代谢指纹的可行性

3.2. 叶片中化合物12的水平与根系侵染率呈正相关

通过布卢门醇转运试验发现,化合物1和化合物2(分别为羟基类布卢门醇、羧基类布卢门醇)同样也在接种植株叶片中特异性聚集(图2D)。随后,通过普通接种试验、梯度接种试验、本地接种试验和大田试验,检测了AMF特异性叶片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与根系菌根侵染率的关系,发现叶片中两种化合物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而稳定增加,接种3周后叶片中两种化合物的丰度便足以反应根系侵染率,且两种化合物与丛枝、泡囊和侵染率呈正相关,最后通过分析两种化合物与植株空间位置的关系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几乎遍布全株,即叶片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水平与菌根侵染率呈正比(图3)。最后通过基因转录丰度分析和胁迫处理试验,验证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是AMF特异性诱导的特异性标记物,对AMF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4和图5)。

图3 接种AMF对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图4 接种AMF对叶片中AM共生标记基因转录丰度的影响 图5 不同胁迫处理对烟草叶片及两种化合物的影响

3.3. 地上部AMF特异性布卢门醇可能起源于植物根系

布卢门醇是一类脱辅基类胡萝卜素,源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侧支。通过检测合成布卢门醇的候选基因发现,根系中大多数候选基因在接种后上调,而在叶片中并未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叶片中不能直接合成布卢门醇。因此提出假设:布卢门醇是在根系中合成然后转运至植株地上部的,因此使用地塞米松(DXE)诱导pOp6/LhGR系统,沉默掉PDS基因,以降低类胡萝卜素合成对植物-AMF互作的影响。试验发现非特异性化合物6含量显著降低,而AMF特异性化合物1和化合物2含量未受影响,且在根系中聚集,此结果验证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并非在叶片合成,而是源自于根系。为进一步验证布卢门醇可从植物根系运输至地上部,该团队进行了布卢门醇转运试验,发现布卢门醇可通过根系扩散至全株。

图6 植株地上部AMF特异性化合物1和化合物2起源于菌根

3.4. 植物地上部AMF特异性布卢门醇分析可作为正向遗传学高通量筛选工具

为检测AMF特异性布卢门醇作为筛选工具的可行性,该团队测定了重组近交系(犹他州烟草×亚利桑那州烟草)植株叶片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浓度。由于在之前的大田试验中发现化合物2的信号质量更高,因此将重点放在化合物2的分析。将植株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对728株植株进行QTL分析发现,化合物2定位于连锁群3的一个单位点,这个位点含有NOPE1NIATv7_g02911)(对玉米和水稻建立AMF共生是必需的)的同系物(图7 A-E),接种AMF后烟草根系中NOPE1转录水平更高,而烟草叶片中并无显著影响突出了这些特异性代谢物对高通量筛选的价值。

图7 针对多种植物物种和AMF菌种验证布卢门醇的广泛适用性

3.5. 植物地上部AMF特异性布卢门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和AMF互作研究

该团队对番茄、小麦和大麦植株接种/不接种AMF,同样发现根和叶中AMF特异性布卢门醇的变化,这与布卢门醇的运输假说相一致。此外,发现蒺藜苜蓿、马铃薯和二穗短柄草叶片中布卢门醇B也属于AMF特异性布卢门醇,这些布卢门醇均能在植株地上部聚集。也就是说,AMF特异性布卢门醇具有物种特异性,但在各类植物中也存在一套通用的模式。通过检测异形根孢囊霉、摩西管柄囊霉和变形球囊霉发现,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特定AMF菌种,而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图7F)。

4. 结论

AMF能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建立共生关系,能改善植株生长势,因此调查AMF对宿主植物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分析植物与AMF互作是通过对根系进行毁灭性采收或转录分析,这种方法较为笨拙且不利于大规模调查和商业应用。本文首次从AM共生体地上部发现了2种特异性布卢门醇(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今后AMF研究和植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编辑冯曾威

审核姚青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土壤微生物组联合团队

相关文章

  • eLife | 布卢门醇作为AM共生体的地上部标记物

    2018年8月28日,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Ian T Baldwin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Blu...

  • 男性衰老

    睾酮、雌酮、雌二醇、皮质酮的下降速率和含量水平可作为男性衰老标记物,尤其是睾酮。 30-50岁是男人四大类激素下降...

  • 王阳明~《王门四句教》

    《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万物共生共存...

  • 双子星与捕鼠镇(2)

    “卢娜,你站到我的背上,看看四周的情况。”说着卢卡把布噜噜放在地上,蹲下身。 卢娜踏在卢卡的背上,刚要发号施令让他...

  • 天地人

    天地万物本一体, 人居其中乃之一; 共生共存共荣辱, 民胞物与诚不欺。

  • 《毒液》观后感

    这个学期一开学就和小刘去看了《毒液》。电影全程欢笑,男主和共生体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 讲述了记者艾迪·布洛克在调查...

  • 粉瑟面膜服帖吗?保湿吗?敏感肌可以用吗

    新概念∞循环肌底补水 新西兰麦卢卡茶树·提取纤维制造天绒膜布 添加日本进口水解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钠、肌醇、 珍珠粉...

  • 社群活动第一期总结

    《万物共生》社群活动今天开启了第一期的征程,特别喜欢这个主题“万物共生”,宇宙万物,共生共存,互为因果,皆有...

  • Sandman and his child

    是一体的...——“一体” 是共生的...——“共生” 诚正严穆,结成神圣之婚姻——“婚姻” 从暗昧洞穴,坠入璨然...

  • 外泌体多组学25-肿瘤来源exosomes signature介

    在本研究中,作者整合了外泌体相关基因,包括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发现的外泌体蛋白、经典外泌体标记物和调控TEXs分泌的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eLife | 布卢门醇作为AM共生体的地上部标记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if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