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一如既往地翻开书籍阅读,昨晚我很想将那一本《走出人格的陷阱》一口气看完,但还是没能看完,于是我睡眼惺忪地合上了书,然后慢慢入眠。今天早上的状态颇为浮躁,看书也坐立不安,索性打开电脑慢慢书写。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在做着一件特别令我欢欣的事,但这件事到底指向哪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身边的人逐渐变得冷漠,有些人际上的关系,其实是我看在眼里,嘴上不便说出来,但人情冷暖的那些变化也逐渐让我更加坚定做一些事的意义。
我一般不把外界的变化当回事,是因为外界的一些事我改变不了,而且很多人也不会为我展示一丝的友好。所以,在这条路上我始终是一个人,但是一个人也挺好,它更能使我安静地对待当下,一个人也是一种与外界和谐的状态。
我独自行走,也从来不是因为与某些人刻意划开距离,原因是因为身边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同行的人。最近几年,我越发看到了身边人的疲惫,大家都被裹挟在“挣钱大军中”,抛弃了思索,抛弃了感受,慢慢地让自己全然地沦落在工作里。所以忽视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热爱工作也好,不热爱自己就完全沦为做事的工具。
我不善争斗,也不喜争斗,在职场工作时,只要涉及到利益的争夺,我常常就会自动退出。我实在忍受不了,一帮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为了苦巴巴的一点钱而丧失了自我,失去做人的原则与底线。我之所以放弃工作是因为我看不惯那种背后一套,面前又一套,又靠演戏来维持的人际关系的那种生活。
可当我看清这些,不是令我多么解脱,而是感到了一种潜藏在人性里深深地悲哀。我不会思考哪些人过得好,又有哪些人过得不好,凭借着自己的爱好,也凭着自己的感觉,时间也渐渐在我阅读与写作时溜走。当我的心神醒来,将自己的生活与轨迹慢慢确定之后,我内心充满着一种平静的欢愉,可是回头一看,漫长的一路只有我一个人。
生命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来独处,成长逐渐让我收获了一个认真、真实的自己,偶尔的一点成绩也让我欢欣雀跃。一向带着选择性眼光看人的我,从来不考虑外界,在保有自己做人原则的同时,我只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但我也在这一路感受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其实,我有时为此感到莫大的悲哀。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所想要表达的不是这一路我走到了哪里?又在哪里获得收获?而是经过长久的世态炎凉后,我告诫自己:我还能保持那样纯真的斗志与热情吗?
我在这个年纪什么也没得到,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还是个失败者,这几年确实什么钱也没赚到,工作不断碰壁,心灵也时常彷徨,甚至连最骄傲的写作也无人问津。
长期的阅读让我与书本建立了深厚的联结,我喜欢看书是因为书里不会有骗人的语句,偶尔的一两句金句还可以直抵人心。我喜欢写作是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的美,可以净化和升华我的心灵。
我知道功成名就只是外在,也知道没有什么人的生活是占据了所有的。想要盛开,就必须与孤单与落寞同行,孤单是状态,落寞是心情,这两样情感才是一个人走上坡路的真实景色。但是我也坚信,在山顶的才是我的同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