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四——三岁孩子扔书
描述:孩子刚满三周岁,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书,有字读错了,妈妈纠正他,孩子说是妈妈错了,妈妈让孩子一起问爸爸这个字谁读错了,他就生气的把书扔掉;
(1)谁有情绪:孩子/妈妈
孩子的情绪源自于没有和到妈妈的理解和肯定、赞美、认同。在他幼小的内心世界中,妈妈指出读错字,就是在否认他这个人,导致他会有很强烈的错败感,内心不自觉的产生愤怒情绪。
(2)谁来负责:妈妈,孩子需要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需要一个抱持性的成长环境。
适当的处理方法:
(1)妈妈多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开始萌生出自我意识,还没有发展出独立完整的自我,他的自我还完全依赖于外界来给予他的反馈。
(2)3-6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得到充足的这些心理营养,他会认为自己是足够好的,也会很开心。反之,则会用偏差行为来提醒大人引起关注和认同。
(3)孩子读错时,我们可以不需要正儿八经的指出说他读错了,大人只需将正确的重读一次,就再进入到新的内容。后面大人可以故意不小心读错读(确定他是知道的情况下),这样创造机会让孩子来给大人纠错,得到反馈时,大人可表现的很惊讶和开心,并特意感谢孩子指出妈妈的错误,孩子会觉得这样很好玩,今后长大一些他偶尔读错大人纠正,他一般也不会反感。
温馨提醒:
1、孩子新学习东西时,保持趣味性和好奇心,比学习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的多。
例如英语启蒙,开始孩子学习发音肯定有不准、不对的地方,如果我们一开始纠错,孩子会感觉自己说的这么不好,这不是自己善长的,下次说出来他有可能会自我怀疑一翻,时间长了他学习新事物的热爱就下降了,下次遇到新事物,他可能会放弃探索。
2、三周岁的孩子还没有进入识字敏感期,阅读主要以绘本为主,一般不是让孩子自己读。家长如果带着功利之心,刻意教孩子认字的想法,很容易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以及破坏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关于系统培养孩子阅读,建议读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从小读到大》《童年的秘密》。
3、3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爆发区,如《父母的语言》所说的,父母正向积极的语言是开启孩子终身智慧的金钥匙,孩子会成为我们大人所说的样子,建议研究和运用《父母的语言》这本书。
4、妈妈指出孩子读错了,并向爸爸求证,再次确认孩子是错误的,孩子还没发展出完整的自我,故没有内部评介体系,完全依赖外部评介体系,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造成孩子低自尊,低价值感。
总结:
意大利知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他活在丰富的感觉中,就是说,孩子需要丰富的刺激。孩子的感觉是他们和其他事物直接建立关系的产物,如果大人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时,就相当于切断了孩子与其他事物的直接关系。
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节奏,愿意按照孩子的节奏来,这就是在哺育有真自我的孩子。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是以外在评价为标准来定义自我。 那么,围绕大人感觉来养育大,有假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着别人的感觉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不敏感,可能一生为别人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