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穷人比较适合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明显看到成果的工作?
“穷人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手中掌握的资源相对少,有的只有个人的勤奋努力,若做的是不容易看到或区分是自己努力而产生成果的工作,那自己的努力成果极可能得不到承认,而穷人其实更希望出成绩获得升迁,若长期努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要么自暴自弃,要么产生仇视心理而不择手段……
比如公务员就是一份通过个人努力很难明显看到成果的工作,所以,穷人要想改变命运选择做销售类业绩容易考核的工作成功概率更高。”
销售、重复销售是重点
社交电商的认识过程
9月份在Mixin上看到一些红包广告,上面介绍了社交电商的推广,最早是小米的有品有鱼,因为我还是蛮认可小米生态产品便花了几百块注册了会员。但由于没有进群没有相应的推广攻略也就没有了后续的推广,权当自己购买小米产品的一个平台了。9月底在mixin上又看到了京东社交电商的推广红包,我才真正的想去了解什么是社交电商、这东西未来怎样、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带我入门的是大鹏,因为是定投践行群里的同学,认知肯定相对较高些,信任感就提高了几分。我在芬香京东社交小程序里就开始了自我摸索,因为里面有较为详细的所谓推广攻略,我便按部就班的去边做边了解。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对京东社交电商的未来趋势分析与几个月后听到的合伙人团队里的介绍相差无几。当时就敲定“这个事可以做”,便委托当时正闲着的伍素去具体运营一下。
1、芬香的未来:
购物端由PC转为移动手机app,再转向轻应用时代的社交生态小程序。芬香有京东和腾讯两大资本加持,将成为未来购物新入口。
2、客户的发展:
客户注册后即为终身芬丝,客户享受京东商品优惠同时,推广佣金持续不断增加“睡后收入”,未来,如果别人不是你的芬丝,你就是别人的芬丝,千万不要成为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层----目前传统分销体系下的消费者。
3、收入的来源:
客户有优惠,自己有钱赚,收入来自于商家的分布式推广投入。未来,去中心化为主基调,分布式的推广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基于社交信任的推广可以更好的筛选出优质商品。收入的最大差距来源不是因为劳动多少,而在于认知不同。
运营过程中的感悟
主动与被动
社交电商的基础是社交,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跟他人的交流。而这种电商的推广模式必然离不开分销体系的建立,也就像现在商品的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最后才是村里的小卖部。京东社交电商也是如此,自己免费注册会员后就像拥有了开小店的资格,只不过是自己在京东购物可以享受返利和额外的优惠券而已。想把它当副业去赚钱,只能扩大顾客范围,从自己扩大到更多人,就会有一个发展团队的模式在里面,到了这一步,主动的人和被动的人就开始区分开来了。前提是,这些人都有利用业余时间做副业的意愿。主动的人会积极的了解商业模式、讨论项目可行性并很快执行,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学习、解决问题。被动的人会找出各种你想象不到的借口,例如京东不如拼多多营销厉害、不如淘宝直播带货厉害、小程序用的人少、不想发朋友圈不想在群里发广告等等等等,这时候我就特别想跟被动的人说:十全十美的事情用得着你去做吗?更难听点,轮的着你去做吗?当然,没必要说这种话,笑笑就可以了,因为基本能从认知维度上看清这个人未来的趋势。
助力事业的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整个10月份,和伍素以及其他几位做社交电商的朋友交流甚多,包括我自己的感触,都突然明白一个道理:真正能助力自己成就事业的未必是身边的熟人。 这个熟人,指的是与自己交往多的朋友、同事、同学、亲戚等等。“真正的事业”一定不是日常生活中熟人看得到的“努力上班”“勤奋”“坚持”等就可以做到的成就,一定是另外一个认知维度上的东西嫁接在自己的能力或优势上突变出来的胜利果实。所以说走出舒适圈很重要,那要接触不同认知层次的知识和信息,去处理“不习惯”的事物是不舒适的,但那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身边的熟人对自己都是非常了解的,他们不会相信你的认知有突变,也不会相信一个他们自己也看不懂的事物能够在你身上生根发芽并结果。因此,他们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认知维度去告诫、提醒、并发表消极观点。。。。是的,这就是大部分熟人的作用。如果有哪位熟人和你深切交流事物本身的逻辑及可行性,一定要倍加珍惜,那不仅是熟人,还是贵人。陌生人反而不会受到长期以往的局限看法的束缚,会更多的看到你的优点,会更理性的看待事物本身的逻辑并发表观点,最终给出偏积极的观点。
成人达己是很多人的目标,达己不容易、成人更难,重点还是在认知的提升。自己要能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去跳出舒适圈,去了解到更高维度上的信息,才能降维打击,真正的通透自我、解惑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