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毕业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最近愈发体会到早该在入学的时候体会到的科研狗日常,导师日常三问:
人在哪儿呢?
实验怎么样了?
能毕业么?
所以近两周以来我都是下图的状态。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么一个问题,博士们每天科研时间是多久?有一个答案很有意思,大致描述了一个典型博士的日常,做实验看文献整理数据,在实验的间隙吃饭等等,答案末尾话风一转,作了一首打油诗,有这么一句我看了颇为感同身受,“洗个烧杯一上午,文章半天看一行”。
每天早上来了实验室,就晃晃悠悠找找自己散落在实验室各个角落的烧杯量筒搅拌棒,找到了后洗洗烧杯刷刷量筒,回位子上打开电脑,然后就基本上坐等中午吃饭了。
吃完饭回来闭目养神一会儿,刷刷知乎和微博,web of science打开,搜索领域关键词,把最新的高水平文献打开,浏览题目发现有几篇还不错,下载到U盘上又拿到楼下找打印店打印。回来发现竟然又快要吃晚饭了,干脆想一下一会儿吃啥吧。
再然后,月上柳梢头就是眨眼间的事儿了。突然想起今天好像甚至连试剂都没碰一下,想想从上周挪到这周,昨天挪到今天的实验安排,立马急火攻心,迅速套上白大褂飞奔去配溶液了。
当眼皮子耷拉下来,眼睛已经看不清天平上的数字的时候,我一般直接选择背包回寝室。
当然你以为这个时候整个实验楼已经人去楼空,校园路上万籁俱寂,你可能太天真了。因为我就这么天真过。
没有灯火通明,但每一层楼零零星星几个屋子亮着灯,磁力搅拌器和真空干燥机的机器轰鸣声还没有停止,隔壁位子上师姐的保温杯还在冒着热气,荧荧的电脑屏幕上是一篇勾画了很多遍的文献。走廊里桌子边上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小声商量着什么。
一波又一波人从学校的各栋建筑物里走出来,路灯只剩下几个还发着暗暗淡淡的黄色光芒,骑自行车的男生和路过的同学挥手打招呼后渐渐走远。有人打着呵欠,有人和同伴约定着明天一早的见面时间,有人带着耳机快步走着。我抬手借着灯光看了一眼手表,十二点一刻。
想起和同学吃饭时他曾打趣说到,“我看过北航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的路灯。”我当时刚想称赞他,他随后就说,“从来不是只有我一个。”
我研究生入学一年半后,才终于有幸看到北航校园里半夜十二点的光景。
大家或许疲惫,但身影堂堂正正,看上去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期待和信心。我很羡慕他们,内心坚定且有执行力。我想他们无论是何时回去,都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天十分满足吧。
Life is like a Markov chain, your future only depends on what you are doing now, and independent of your pas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