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黄帝外经》--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02:31 被阅读0次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小肠阴阳水火之属性与作用。

    原文

    少师曰:小肠属火乎?属水乎?

    岐伯曰:小肠与心为表里,与心同气,属火无疑。其体则为水之路,故小肠又属水也。

    少师曰:然则小肠居水火之间,乃不阴不阳之腑乎。

    岐伯曰:小肠属阳,不属阴也。兼属之水者,以其能导水也。水无火不化,小肠有火,故能化水。水不化火,而火且化水,是小肠属火明矣。惟小肠之火代心君以变化,心即分其火气以与小肠,始得导水以渗入于膀胱。然有心之火气、无肾之水气则心肾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遽渗于膀胱矣。

    少师曰:斯又何故乎?

    岐伯曰:膀胱,水腑也,得火而化,亦必得水而亲。小肠之火欲.通膀胱,必得肾中真水之气以相引,而后心肾会而水火济,可渗入亦可传出也。少师曰:肠为受盛之官,既容水谷,安在肠内无水,必藉肾水之通膀胱乎?岐伯曰:真水则存而不泄,邪水则走而不守也。小肠得肾之真水,故能化水谷而分清浊,不随水谷俱出也。此小肠所以必资于肾气耳。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小肠之火,有水以济之。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火不上焚者,有水以引之也,水不下降者,有火以升之也,有升有引,皆既济之道也。

    【注解】

    (1)小肠又属水也:小肠本来和心相表里,属火腑,但其本身又盛化水谷,后天水谷消化后的浆液糟粕都在其中,所以从这一点说,小肠又是水腑了。

    (2)乃不阴不阳腑乎:少师不解问,小肠既属火又盛水,难道小肠是不阴阳之腑吗?

    (3)以其能导水也:小肠当然属阳不属阴,它之所以兼属水的原因,主要是它能够吸收后天水谷的精微物质,并能将多余的水液糟粕传导而出。

    (4)小肠属火明矣:后天水谷没有火气的温煦不能分化,小肠中有从心君传来的火,所以能够温化水谷,水不能化火但是火却能化水,所以说小肠还是属火这不是很明确了吗?

    (5)代心君以变化:心君之火来消化后天水谷,能不可能事必躬亲,就委托小肠全权代理了。小肠直接接受从心君来的变化之火,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力,心君则因为小肠之忠心,也须全力相助其火力。使小肠处温暖得像个太阳一样,助其消化吸纳、传盛之能力。

    (6)始得导水以渗入膀胱:心分火气给小肠以导水的权力,小肠才能有能力将水渗入膀胱之中。

    (7)水不能遽渗于膀胱:前面说小肠得心之火气赋予的权力,可以导水渗入膀胱;这里又说不能遽渗于膀胱,遽,突然,这里引申为直接的意思。原来小肠得心之火气之权,才只是得到导水之力的一部分,而要真正得到导水的能力,还要得肾水的助力,使原先得到心君之火力和肾水动阴阳相济,才能以既济后的水火动和膀胱水腑相亲,得以顺利导水到膀胱,前面也说过膀胱只接受水火既济之水。

    (8)真水则存而不泄,邪水则走而不守:只有真气所化成的真水才能存留在体内濡养脏腑,那些邪浊的水只能排出体外,岂能在体内停留呢?

    (9)此小肠所以必资于肾气耳:上面说真水存而邪水走,但要完成这一工程则必须建立在真水充盈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肾中的天一真水才能具备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条件,才有力力量供水肠分清化浊,不随水谷糟粕排出体外。

    【直译】

    少师问:小肠是属于火呢?还是属于水呢?

    岐伯说:小肠与心脏互为表里关系,与心火的气相同,无疑属于火。小肠本身又是水通行的道路,因此小肠又属于水。

    少师问:然而小肠位于水火之间,是不阴不阳的腑吗?

    岐伯说:小肠属于阳,不属于阴。兼属于水,是因小肠能够疏导水分。缺少了火,水就不能变化。小肠中有火,因此能够化水。水不能化火,火却能够化水,这是小肠属火的明证。只是小肠之火是代替心君以行使变化的职能,心脏分出一部分火气给予小肠,才能引导水分渗透进入膀胱。然而,如果只有心脏的火气,而没有肾脏的水气,那么心肾不交,水火不合,水就不能很快地渗透进入膀胱了。

    少师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膀胱是水腑,得到火才能气化,也必须得到水才显得亲密。小肠的火想要通达膀胱,必须得到肾中真水之气来引导,然后心肾会合,水火既济,既可以渗入,也可以传出。

    少师问:小肠作为受盛水谷的器官,既然可以受纳水分和食物,为什么在肠内没有水,必须借助于肾水才能通达到膀胱呢?

    岐伯说:真水贮存而不会走泄,邪水走泄而不能存留。小肠得到肾脏的真水,因此可以运化水分和食物,从而分别清气与浊气,使清气不会随着水分和食物一起排出,所以小肠必须由肾气资生。

    少师说:好。

    陈士铎说:小肠的火,有水来相济它,因此火不会上焚,而水才能下降。火不上焚,是因为有水从下面牵引着它;水不下降,是因为有火使它升腾。有升腾有牵引,这都是既济的道理。

    【笔者按】

    这一章已经是五脏六腑分属水火五行的最后一章,再一次阐明五脏六腑和命门先天真元的密切关系,以及先天后天功能想属的重要性,使读者既明白脏腑阴阳五行的属性,以及后天的保健养生,更明确地提出先天修真,逆反阴阳,颠倒生死的道路和方法。

    切望读者诸君留意,不可以寻常文字等闲视之,忽略先贤的良苦用心。就拿本章小肠之火来讲,在后天,小肠是受盛之官,承受从胃中传送来的五谷精华和糟粕并存的浆糊物质,在心火和肾水的相互作用下分清化浊,一面提取水谷精华以传输全身,一面传导糟粕于大肠和膀胱。在先天,小肠为中焦胃脘部位,在修真内养上具有重要地位,一面提供后天营养精华,一面蓄养先天水火既济之元气。

    这一部位,在西方解剖学上叫做“太阳神经丛”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充斥其间,喜暖畏寒,修炼之士意注其中,真火温养,元胎得其中气血之濡养,可以进入胎息状态中。

    小肠的分清化浊作用在内修中至关重要,后天混元宗气也在此分别,先天真气助人入定,后天宗气导入丹田气海,爆发武力。

    诗云:

    分清化浊战千场,此地波涵小太阳。

    一滴真元烧不尽,人参美果我先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q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