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

作者: 拓跋宏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06:00 被阅读0次

    (摘自《诗书文化》)

    苏门三学士:男人最大的福报,是遇见一个好女人

    文 |宋清辞

    培根曾经说过:“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深以为然。

    如果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那么妻子就是家中的定海针。

    一个有格局的妻子,是丈夫坚定的盟友,是子女避风的港湾,更是家中温暖的来源。

    妻子的格局,就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

    相信的力量,保护丈夫的才华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历数中国文坛,苏家三父子绝对是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们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女人——程氏。

    其实在当时,程氏的家族要高出苏家很多。

    程家是四川眉州的官宦世家,程小姐的祖父、父亲和兄长全部在朝为官,是妥妥的千金小姐。

    而苏洵,彼时不过是一届失意书生,而且还是个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书生。

    18岁时,苏洵便进京参加了进士考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落榜了。

    回乡之后,他便娶了妻子程氏,而后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根本没有一点为家庭承担责任的意思。

    这样的一个男人,但凡是个女人,一定是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更何况是家境地位都远胜于苏洵的富家女程氏呢?

    然而,程氏并没有看不起苏洵,甚至连督促唠叨都没有。相反,她对丈夫只有理解与鼓励。

    初到苏洵家时,人人都以为她是个娇小姐,要哄着供着。可程氏却丝毫没有小姐脾气,朴实勤劳,善良纯净。

    侍奉公婆,程氏没有小姐脾气,事事亲力亲为,拿得起,放得下。

    对待哥嫂,程氏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从未用哥哥苏澹和苏涣的成功来讥讽苏洵。

    对待丈夫,她更是无条件支持。当苏洵提出读书无法照顾家中生计的时候,程氏对他说:

    “只要你立志苦读,家庭生计我来担当。”

    也许,在别人眼里苏洵是个无名、无财又无官禄的“三无”屌丝,但程氏始终相信,丈夫并非池中之物,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九年后,苏洵27岁时,苏洵终于幡然醒悟,开始沉下心来,闭门谢客,潜心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苏洵从此闭门谢客,以书为伴,终成一代大家。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程氏便是如此。

    苏洵多年后对妻子深情表白:“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

    曾经的我放荡不羁,你在我身边不曾言语。但我明白你的心意,是担心我的才华就此埋没。

    不是每一个妻子都有接纳丈夫缺点的胸襟,唯有格局远大的女人,才能站在另一半的角度,抛开世俗冷眼,保护他的才华。

    余秋雨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装饰上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是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不拘于一时的得失,选择相信与支持。正是这样的力量,成就了丈夫的人生高度。

    尊重的力量,放飞孩子的梦想

    除了相夫有道外,程氏还教子有方。

    程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学养深厚。所以苏轼和苏辙的启蒙教育,都是程氏亲子教导的。

    虽说是同胞兄弟,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情特点却截然不同。

    苏轼好动,头脑敏捷,却虎头蛇尾;苏辙好静,做事往往持之以恒。

    现在看来,苏辙就是“天使宝宝”,而苏轼就是“熊孩子”,父母偏心也在所难免。

    可程氏不是这样,不但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而且还因材施教,为苏轼设定了一套“特殊教育”。

    为了让苏轼出去浮躁,程氏让他进行书法训练:每天抄《史记》、《汉书》等古书。虽然看起来无聊,但苏轼却在其中找到了乐趣。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抄书更是如此。

    在抄书的过程中,苏轼不仅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还练习了书法,一举三得。

    一次,在读《后汉书》时,苏轼偶然读到了《范滂传》这篇文章,一时情有所感。

    范滂是东汉时期的儒士,因为当时朝廷权力全部落于宦官之手,朝政不修,小人得志,为许多正义人士所不满,范滂正是其中之一。

    为了怠惰辅修的朝政,范滂不顾个人安危,与朝廷小人为敌,最终被人诬陷,惨死狱中。

    那时候苏轼还不到十岁,读完此书后,他抬起头问母亲:

    “妈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

    心怀大志,英勇就义,于人可敬,于己不忍。

    作为母亲,谁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赴死呢?

    但是程氏却坚定地对苏轼说:“你要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我爱你,但我更加尊重你。我会做你的榜样,更会放你飞翔。

    俗话说:家有贤妻,兴旺三代。

    母亲,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心智。

    苏轼能够成为名留青史的文学大家,离不开母亲的教育。

    控制型的母亲,会培养出反叛的孩子;溺爱型的母亲,会培养出没有界限的孩子。

    唯有温柔而坚定地尊重,才能培养出有梦想、有责任的孩子。

    不严苛,亦不放纵,始终选择尊重与鼓励。正是这样的力量,点亮了孩子的未来方向。

    善良的力量,带来家里的福气

    褪去丈夫和孩子的光环,程氏本身也拥有着迷人的人格魅力。

    她善待下人,周济穷困,在乡里有着很好的名声。

    不但对人程氏以善良相待;对动物,她亦有慈悲之心。

    苏家有一个园子,繁花满径,树木丰茂,引来了许多鸟雀。

    有一次,苏轼带着苏辙捉黄鹂玩,正巧被母亲看见了。

    她见那只美丽的小鸟,被两兄弟握在手中,嗷嗷叫着想要飞出去,立刻上前痛批了他们二人。

    因为任何生命,都应该被尊重,鸟兽也是如此。

    在苏家,不但少爷不捕捉鸟雀,就连下人使女都不得捕捉鸟雀。

    不久之后,所有的鸟雀都知道在苏家花园中不会受到伤害,于是就在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都触手可及。

    这件事也被苏轼记录在自己的《异鹊》一诗中: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拏。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乡邻见状,惊叹不已。

    对于幼小的生灵,要施以慈心,心存善念,才不失做人根本。

    还有一次,家中的花猫抓到了一只漂亮的小鸟,苏家兄弟听到小鸟凄惨的叫声,赶忙前来营救。可最终,小鸟还是死于猫爪之下。

    这时候,同行的小伙伴们看见死去的小鸟,都嚷嚷着要烤了吃。

    正在这时,程氏闻声而至,问明情况后,她对孩子们说了一句话:

    “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

    这句话,让苏轼终生难忘。此后,无论对人,对事,对民族,对国家,他都以善良之心待之,以仁爱之心应之。

    每位妈妈,撑起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引导的是每位成员的家风。

    她的善良,也许看起来没有那么灿烂,但却能为整个家带来温暖。

    心底有包容,胸中有温度,心存善念,向阳而行。这样的力量,会为家族带来几世的福气。

    妻子的格局,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

    丈夫儿子个个成才,而程氏却似乎被历史遗忘了。这公平吗?

    我想,程氏若是听到这个问题,一定会轻轻一笑,而后静静离开。

    程氏看似是个“小女人”,但她胸中有丘壑。

    她放得下,不矜于自己的身份,不骄于娘家地位。

    她拿得起,在需要承担的时候,毅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她看得远,不会拘于眼前的得失,对家人始终相信与鼓励。

    试问这样一个女人,名与利于她重要吗?

    公元1057年,46岁的程夫人与世长辞。

    她去世时,连司马光都赶来吊唁,并为之作《墓志铭》,其中有这样几句: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

    程氏,用她的胸襟与格局,为文坛培养出三位杰出的人物,也为一个家族留下了最大的财富

    【有些人,似荷,只能远看

    有些人,如风,不必在意

    有些人,似茶,可以细品

    有些人,如树,可以一生依靠

    在生命中, 总有些人,

    安然而来, 静静守候, 不离不弃;

    也有些人,

    浓烈如酒, 疯狂似醉, 却是醒来无处觅。

    朋友这种关系,

    最美在于锦上添花;

    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

    朋友中的极品,

    便如好茶,

    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朋友不是先来的人

    或者认识最久的人,

    而是那个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走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风景,

    我们各自忙碌,又互相牵挂。

    不用刻意想起,因为从未忘记。

    深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

    长长的路,我们淡淡的走

    朋友,我们来日方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女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uk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