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都说35岁是职业生涯的瓶颈,大部分建议不要轻易跳槽,因为很多公司都不再招聘35岁以上人员,应该怎么发展,难道35岁就等于失业吗,是否应该快速跳槽?跳槽做什么岗位合适?
楼主的经历让我想起来去年,网上非常火的一个视频。
一群员工正围着上级领导,争吵抱怨。 他们是唐山收费站的员工,愤怒的起因是唐山市取消了周边的路桥收费站,收费站的取消也代表着——他们失业了。 一位36岁的员工大姐气呼呼说:”我36岁,把整个青春献给收费站,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出去怎么找工作?怎么去和年轻人比?“ 在视频中,面临失业的收费站员工在下岗安置问题上,和领导争吵不休——说好要干一辈子的铁饭碗,怎么说没就没了?
有网友说,他们很可怜,但不无辜,我很是赞同。
一直以来,职场就存在一种现象——“35岁危机”,即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35岁时,已没有资格报考国家公务员及各种事业单位考试;投递求职简历会收到“年龄不合要求”的拒信;哪怕你目前在中兴、华为、甲骨文这样的大公司,也有可能一朝被清退......
人到中年,最大的职业危机就是失业和各种职业不安全感。
看个楼主的经历,忍不住问几个问题?
1、楼主是否真的明白自己的天赋或职场优势在哪里?
楼主在分析自己的情况时强调自己的招聘能力还可以,执行能力强,对权力没有企图心。我想说,拜托,但凡在企业做招聘,招聘的有效率和及时性、执行能力或者说文笔好,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好这些都是混职场的必备技能,不是所谓的竞争力。楼主没有太大的权力意识,换种理解就是楼主在自己的舒适圈太久了,职场晋升本是对能力提升的肯定,跟权力没多大关系。
2、楼主是否真的清楚老板们的付薪原理?
文中,楼主提及自己已经两年没有加薪提干,这种情况未来也不会有太多改变。Excuse me?两年兢兢业业,境况如此,楼主有没有思考这是为什么?真正决定你位子和票子的是你的个人价值。而个人价值的背后,是需求在起作用。而这跟你自己(产品本身)的品质无关。
这里,楼主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是公司里那个被需要的人吗?我出于公司价值链的哪一段?
(2)如果被需要,什么事被需要?多少事被需要?其他人可以满足吗?
(3)在这个公司,什么事只有你能满足?
(4)你能满足(老板或部门的需求)到什么程度?
老板们都不傻,给员工发薪调薪都是基于价值投资的原理。投资嘛,自然是希望你所创造的价值不断翻倍增值,这样他们才会不断追加投资。
这个楼主不妨在仔细的审视一下自己?
(1)你目前做的事情值这个价格吗?在市场水平如何?
(2)你在企业面对的核心主体是谁?你在持续性的满足主体(老板或是部门主体)的关键性需求吗?
(3)满足需求不仅持续性的,而且还是还是不断翻倍增值的?
以上关键问题,楼主如果没有想清楚,建议楼主,还是暂缓自己的跳槽计划。如果楼主不赞同以上想法,那么不妨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对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破解职场生涯困惑?
1、发现自己的职场天赋与优势,建议寻找李老师去做一下职场测评,尽早规划职业生涯。
这里,天赋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行为方式,它更是一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独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基于你的天赋去选择市场环境、确定工作内容、调整工作方式,无疑,职场发展才能进入快车道。
2、以终为始,终身学习,构建你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一般职场生涯会分为底层、中层、高层和顶层。表面上来看只是工作内容的不同,但是在往深的来看,各自要求的能力的是不一样的。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底层关注的是自己,拼的是技术和技能。中层关注的是下属,因为部门绩效来源于你有多少能干的下属,你能复制出多少能干的下属。你的配置能力如何。 拼的是不只是你的专业能力,还有你的跨岗位能力和你的多维竞争力。
建议楼主在认真夯实专业的同时,更要注意构建自己的多维竞争力。举个例子,楼主说自己的擅长招聘,那么楼主的识人能力如何,何为识人,就是基于心理学等技术在短时间构建候选人的分析模型,判断是否适合公司与岗位。或是发掘公司内部员工的真实想法与行为背后的逻辑。
3、要对自己有信心。
人生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任正非40多岁才创建了华为,褚时健老爷子70多岁在创建的褚橙,马爸爸40多岁,阿里才刚刚有起色。所以30多岁,我们在面对各种职场压力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就像李老师说的,人生,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关键是你愿不愿意,空杯心态重新开始。也许这个过程会有很多困难、迷茫,焦虑,无奈,但是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挺过去。
蔡康永说过,解决焦虑不是要压抑它,而是要安抚它。你要找到它的来处,才能知道它的去处。正视职场的危机,在危机中前进,你我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