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关于读书最好的解释——盲目“信书”比不读书更糟糕

关于读书最好的解释——盲目“信书”比不读书更糟糕

作者: 融媒观察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10:40 被阅读169次

为什么要读书?你要是找一百个学者来回答这个问题,一百个学者里面可能有九十个回答是一样的:为了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了解世界,我的理解可能有一些不同。

生活里面有很多人其实不读书,比如说我母亲,她不识字,因此没法读书,可是我母亲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她不读书,但并不意味着她对社会,对世

界没有判断。她有很多很重要的判断,也对我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我看来她特别有智慧,也有非常广阔的生活阅历,无论哪个方面都可以做我的老师。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不读书也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帮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假如你从不读书,那么你只好听信别人叫你吃什么、叫你做什么,告诉你什么是有科学依据的,什么是正确的,你就会被被动地包裹在大量的信息里面,就没办法有自己的理解。假如对某件事,你的答案刚好和别人的答案不一样,那你就要读书,你要到书里面寻找那些赞同你意见的人,寻找共鸣。所以我觉得阅读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认同关系,然后让我们在非常深的彼此理解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阅读的“前理解”至关重要

很多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你自己建立起来。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需要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你手边得有一本字典。首先你得认得字,你得自己学会去查文献。你不能人家怎么说怎么信,这就比不阅读还要糟糕。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盲目“信书”的人还不如那些没读过书的人。你要是全部相信书里面的内容,你还不如不读书,不读书起码可以保持你的天性,因为你在生活中,生活教会你很多的经验。今天,我们想把阅读推向纵深,推向更好的境界,阅读的方法的培养非常重要。

今天我讲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就是阅读和历史情境。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四句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四句话小孩子都懂,意思很简单。然而就算你把这首诗读上一百遍,可能你还是理解不了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想要理解它你必须要知道这个诗具体的历史背景,也就是你得有“前理解”,你得查阅相关文献。

负责任的学者应有广阔的文化视野

现在很多人不注重对“原典”的阅读。很多大学生现在写论文都不是去查一手的资料。我记得有次一个学生做论文答辩,他的题目是关于先锋文学的,他在答辩中举了很多的例子,然而我一听那些例子完全没有根据,他的材料不知道哪儿来的。事后我问他,材料是哪儿来的,他说我都是从网上看来的呀!现在好多青年学

生都这样,他不去读一手材料,他去读二手的材料、三手的材料,错误百出,随意轻信。

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新娘,谁都可以打扮他。比如很多学生喜欢胡兰成、张爱玲,其实这没什么关系,但这造成的情况就是,有一年我在上海,有一半

以上的学生选做论文研究方向都是张爱玲,这个跟整个社会对文学史的描述是有关系的,我们很轻易地就相信了这些描述。张爱玲当然是很优秀的作家,但是是不是

整个文学史就只剩下张爱玲、沈从文了呢?当然不是!你如果是一个负责人的学者,你应该有更宽阔的历史文化视野。

所以我说,不管是文学研究还是大众阅读,中间充斥着很多的谬误,有些人毫不负责,传一些小道八卦的消息,做一些非常不负责任的写作,然后你把这些小道消息当作历史真实来了解,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读书时候不能盲目把自己交给作者,而是要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必须有自己的判断,读书帮助确立自我,而不是为了迷失。现在很多阅读是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好的方法培养太重要了。

青年知识分子肚子里要有“干货”

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书你想读读不到,比如我当时想读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我根本就读不到,你去哀求别人借给你,人家都不借,出版和资讯都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但其实这也有好处,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过去当时只能读一些很平常的书,比如《史记》、《论语》这些原典,所以我们这代人就很容易在一些方面研究得比较专门、比较深入。今天读书“博”的方面,反而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我给清华大学的学生提出来,你读多少书我们管不着,但是你读的书里必须要有原典,肚子里得有些“干货”,否则你的“自我”会被别人带走。

其实这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希望年轻人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判断,去“较真”。你只要下功夫读那么几本书,你就会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你认真读十本西方经典书籍,你一开口就不一样。现在很多人读到研究生,都不去读原典,这是当今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很担心的问题。

本文作者:格非   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相关文章

  • 关于读书最好的解释——盲目“信书”比不读书更糟糕

    为什么要读书?你要是找一百个学者来回答这个问题,一百个学者里面可能有九十个回答是一样的:为了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了...

  • 培根《论读书of studies》文摘

    读书要知行合一。读书不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读书不可尽信书,不可盲目崇拜,要推敲细思。 读书应使用不同...

  • 基本功练习:目录抄写:辰东1------《不死不灭》

    检验读书最好的方式在于输出。读完一本书,可以写关于读书的文章,分享关于书的演讲,践行读书学到的行为准则。 还可以做...

  • 2022-07-26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罗翔老师的解答是我听到过的关于读书的最好解释之一。也让我第一次了解功利性读书和非功利性读书。...

  • 怎样真正读书?14天思考--Day 1+2+3

    Day 1 1.挑选自己读得懂的书,感兴趣的书,不盲目跟风追求读书高手们看的书。 2. 读书是为自己读,不是读给别...

  • 读书笔记 |2016年我在微信读书读完48本,向你推荐这4本!

    2016年玩微博的时候,在一个叫“山花落尽”的好友的推荐下,下载了微信读书,因为微信读书比其他读书软件更干净,而且...

  • 读书那些事儿

    我听过的关于读书最好的解释: 每周阅读3.5小时,死亡率可以降低23%。 因为经历的太少,更需要多读书去理解角色的...

  • 读书心得

    在微信读书读完270本书,也写下一些关于读书的心得。 1.读书有什么好处? 读书使人安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

  • 阅读

    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 –麦家曾...

  • 微信读书

    阅读《洋葱阅读法》,没有买纸质书,用的“微信读书”APP。以往总认为读书,还是纸质的最好,今天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读书最好的解释——盲目“信书”比不读书更糟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vs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