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落,春已去,夏日匆匆挟暑气。
骄阳渐露,垂柳低头,
山翠花红水漫堤。
夏风习习,
心阳渐旺,
夏季需“养心”。
聊扇,
访友,
最适宜。
-《夏风习习,聊扇,访友最适宜》
一、扇子溯源
从造字上看,“扇”既可从“户”部,也可从“羽”部。从“户”部解时,扇的出现最初可能来源于“门”的动摇,因此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扇,扉也”的解释。从“羽”部解时,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以鸟羽为扇,先民由鸟飞翔时两翅鼓动生风产生联系。因此,晋代《拾遗记》中载,周昭王时有人取山鹊羽毛为扇。
在扇子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将扇子做了很多的分类,有的从功能上分,就有仪式扇、实用扇之分;有的从材料上分,就有竹编扇、羽毛扇、蒲草扇、麦秆扇、芭蕉扇、纸扇、麈尾扇等等称谓;有的从造型上分,就有团扇、折扇之分……分类既多且广。
从扇子的仪式上看,早在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中即有“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也”。可见,尧舜禹时代的“五明扇”非为纳凉之用,而是上古贤人们将治国主张写在扇子上,用以昭示清明之用。逐渐发展成后来避风尘、遮骄阳的长柄障扇,及帝王出行不可或缺的仪仗。文献记载,周武王便已有“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的定制,这与《易·系辞》中“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道理是一样的。统治者有了对宇宙规律和社会秩序的掌握,并将之应用到了社会管理领域。
与之同时发展的是,人们为了解决日常纳凉之需,发展了实用扇。历史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纨扇和折扇等两类。纨扇从其产生便盛行千年,早在西汉时,因赵飞燕入宫而失宠的班婕妤便有诗:“新制奇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可见,至晚在西汉成帝时期,贵族已普遍使用纨扇。纨扇的出现使得在扇面上有了与书画艺术结合的条件。一画一书,奠定了中国扇面艺术的表现形式。
原文链接:
夏风习习.聊扇.访友最适宜 夏风习习.聊扇.访友最适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