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醒来后会看一会儿手机,然后再起床,迎接一天的工作。这是从自我世界到外部世界的过渡。
一个画家,创作之前要喝喝茶,抽抽烟,做一些无关系的事情,然后思如泉涌,挥毫泼墨。这也是过渡。
所以,我们和人事物产生链接,都需要过渡。
扎针,也需要过渡,针灸师和病人才能形成链接。把病人衣服“嗖”地拉开,就直楞楞地刺入,会给病人非常冰冷突兀的体验。
扎针的过渡,在于揣穴上。我的习惯是,病人换好宽松衣服,在床上找到舒服的姿势后,沿着脖子到腰部,顺着脊柱轻轻地揉一遍。一方面,是寻找一些疾病在背后的反应点,诊断患者脏腑是否有恙;另一方面,是在按揉中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没有敌意,我是来帮助你的”。当患者接纳了这条信息,就会用放松的肌肉来回应我。
“形”的链接就建立了。
一位来访者,对神秘的中医和年轻的医者,此时尽管心中充满疑虑担忧,身体上也会暂时接纳,有一种“静待下文”的感觉。这时候,就可以建立进一步的链接。
揣穴,是指医者用手指在患者皮肤上按压,通过患者的体感反馈,比如酸痛胀等,找到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穴位。比起机器检查,揣穴是一件富有人情味儿的事情。医者一边寻按,一边问道:“这里不一样吗?”病人心里暗忖:“哎呀,他怎么知道我这里会痛”。一问一应,整个过程温情而有灵性。
“神”的链接就形成了。
针灸针刺入皮肤,人会觉得害怕,这是本能。但是随着针身徐徐转动,一股莫可名状的酸麻感觉,如春风般温柔拂过。因为疼痛的肩膀渐渐松缓;而腹中“咕噜”一声鸣响,如黎明天际的一声春雷,胃气受到了呼唤,云卷云舒,畅快流动。
“气”的链接开始让来访者感受生命气息地流动,美好而纯真。
针灸一道,并不玄秘,而是着落在“链接”二字。针与人的链接,人与人的链接。
高深之处,便和中国所有的艺术技法一样,是人和自然的链接。宋代宗炳说过:“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川,质有而趣灵”。针家胸中如有山水趣灵,针法引动自然之气,滋养彼身,则是一种殊胜的链接。
因为链接,所以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