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是父亲爱我的方式,而后却成为我爱自己的方式。
小的时候,我期待生日,因为那一天父亲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给我带来礼物或带着我去买礼物,一套漂亮的衣服。多年来每每当自己心情低落时,一定会去逛街买衣服。那当下对于衣服似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想要,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这是为什么?因为那是被爱的感觉。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人的私人逻辑,一个人成人后的处事风格正是受他/她小时候形成的私人逻辑而决定的,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自知,只因一切均习以为常。然,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解读不同,形成的逻辑也就不一样。
爱的方式“私人逻辑”是阿德勒心理学里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出于个人生活经验及通过对这些经验的认识而形成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在信念。对人来说有很多层面,比如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我是受人喜爱的还是孤单的;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别人是关爱的还是忽视的还是竞争关系;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安全还是凶险,我们怎么生存等等,而这些在人4、5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
爱的方式
4、5岁,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很多妈妈会想那是不是我现在做每件事情都得去考虑,去照顾孩子私人逻辑的形成,包括一度我也这样认为。但很遗憾我们并无法无时无刻的知道我们的孩子深层次里会怎么去诠释每一件事,正如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并不知道因为他们当年的某一句话某一个举措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私人逻辑。
而我们在应用它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把这些个人的信念视为普遍真理,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当我们认识到它,并由此重新做出选择,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眼前怎么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呢?俞敏洪老师在2018年海西论坛会上分享过这样一句话:“脾气暴躁的父母养不出心平气和的孩子。”Get到了吗?身教的力量,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做得就是先把自己变成那个样子的人!
爱的方式在脑科学研究中,20世纪末帕尔马大学科学家们便发现了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在起作用。它专门传输和了解别人的行动和意图,以及别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他们的情绪。镜像神经元不是通过概念推理,而是通过直接模仿来让我们领会别人的意思,通过感觉而非思想。华盛顿大学的安德鲁·梅尔索夫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刚刚出生仅几分钟的婴儿,在看到大人伸出舌头时,就能做出同样的动作。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人类儿童都喜欢模仿。安德鲁教授说,儿童的镜像神经元使他们能够观察其他人的动作,并模仿看到的东西。
所以与其抱怨孩子这挑战那挑战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如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你喜欢你自己吗?我们期待的孩子的品质我们有吗?孔子在《论语•子路》中也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做好自己,或许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爱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