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诗点评八

童诗点评八

作者: 河南张俊红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15:45 被阅读0次

需要什么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做一张桌子,

需要木头。

木头从哪里来?

需要大树。

大树从哪里来?

需要种子。

种子从哪里来?

需要果实。

果实从哪里来?

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

需要一朵花。

赏析:我曾经在《日有所诵》里读到过这首诗,读完感觉诗歌很美好,本来我们都知道,“做一张桌子”需要的是木头,而作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结尾巧妙地看似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把“做一张桌子”与“一朵花”融合在一起,想象力真是太奇妙了!

  诗歌语言浅显,内容通俗易懂,题目《需要什么》,用问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似乎都能够与花朵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的旋律特别美,反复,顶针的修辞手法及一问一答的形式,读起来回环往复,琅琅上口。而读到最后一句,“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可以问问孩子们喜欢哪种回答,花是诗意的,美好的,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我们要有诗的情感,诗的思维,诗的想象,诗的趣味。这首诗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而是充满了浪漫和想象。这是童年期的浪漫!

嫣艳娥老师的解读:

诗人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接龙游戏,让每个玩家欲罢不能,想一直玩下去,没完没了的问,没完没了的答吗?如果如此的话,这首诗并不会广为流传了。

“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诗人笔锋一转,让这个游戏戛然而止,朴实的桌子,缤纷的花,竟有着亲密的连接呢?结语一句,瞬间让科学变为文学,童谣变身为诗歌。

霍艳茹老师的解读:

这位童心未泯的诗人总是给人们带来惊喜。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需要大树,需要种子,需要果实,需要一朵花,就这样一层一层剥开,就像最甜的蜜总是藏在花蕊的深处,最浓的诗味总是藏在诗的结尾。

这首诗的开头只是平淡的问答,平淡到几乎看不见诗。它巧妙就在于,当读者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平淡的问答戛然而止。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将一张普通的,笨笨的桌子和一朵花联系在一起。

心中的我

  雪野

早晨  太阳给树画像

廋瘦的模样

中午  太阳给树画像

胖胖的模样

傍晚  太阳画出的树

彩虹一样

小草说

不像不像

树说

很好啊

这是太阳心中的我。

赏析:

郭颖老师的解读:

这首童诗的节奏非常顺畅,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流动。作者用第一人称,描述描述了树对太阳画像的美好感受。我的眼里有你,你的眼里有我,我的心能够感受到你的心,这就是爱的样子,也是太阳和树之间情感的交流。

太阳给我画的像,早晨很瘦,中午很胖。傍晚美的像彩虹一样绚烂。不管我是胖还是瘦,太阳都那么执着的爱着我,时时刻刻为我画出他心中的模样。而我面对局外人小草的质疑,仍能够坚持自己认定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小草很好啊!这是太阳心中的我。

读完这首小诗,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爱的流动与回馈,才是世间最美好的感受。

段永祥老师的解读:不同时段,太阳照着树投下的影子是不一样的。作者抓住这一特性来写影子,特别之处在于全诗没有一次提到影子,而是用“瘦瘦的模样、胖胖的模样”来指代,用画来指代光影的变化,既新颖又有趣。

太阳什么都没说,像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不过最好的树心里感受到了幸福和甜蜜,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突然感觉很累

  高凯

我突然感觉很累 

—爸爸说

我突然感觉很累 

—妈妈说

我突然感觉很累 

—哥哥说

我突然感觉很累 

—我说

张悦红的解读:文是看山不喜平,诗歌也一样啊!前三节重复之后,第4节用了一个全新的句式来表现小主人公的累。现身词开头动作先行并不出现说了什么形式的变化带来了意境的转变。小孩子也会累吗?读者会不会向全家人质疑,去责怪我鹦鹉学舌?责怪小孩子累什么呢?

稍不留意我们就能发现那一通一放中透露出被大书包压弯了腰的小身板是多么疲惫。被书本知识灌满的小脑袋是多么昏沉。在教室里端坐静听了一天的小生命是多么憋屈。还有鹦鹉喊出:“很累很累”,绝不是简单的学舌,而是深深的理解呀。

家人们,请向鹦鹉学习,多体会孩子们吧。

  《钓鱼》

柯岩

天黑啦,

天黑啦!

钓鱼的,

回家吧!

你的妈妈

在等你,

鱼儿的妈妈

在等它……

赏析:这首小诗从儿童的视角,描写出劝阻钓鱼人赶快回家吧,因为天黑了,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也在等着鱼儿回家呢?我们的耳边仿佛听到了鱼儿妈妈的呼喊声,如果鱼儿妈妈等不到孩子,该有多伤心啊!

    小诗语言清浅,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天黑该回家了,又用第二人称显得更加亲切,很适合儿童的口吻!

嫣艳花老师的解读:

诗人总是善良的诗人当不了渔夫。柯岩的这首诗能打动我吗?他规劝钓鱼人的理由是天黑了,你的妈妈在担心你,鱼儿的妈妈在担心他们啊。

金子美玲的诗如泣如诉,当鱼满仓时,大海里成千上万的沙丁鱼正要举行葬礼。王立春痛心的发出呼吁,别钓小鱼啊!小鱼还没有长大,他们的水课本上还没有讲到鱼儿他们还不认识鱼钩。

妈妈一词永远住在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善意的提醒谁会置之不理,谁忍心拒绝?诗人怜惜的不止是鱼儿,他同样关心那个在夜里钓鱼的人哪。他的爱不偏向任何一方,他的天秤上鱼和人有同的分量,这平等的看世界的眼光,这有温度的文字,怎能不动人?

李丹老师的解读:

天黑了钓鱼的孩子要回家,鱼儿也要回家。

孩子有妈妈,鱼儿也有妈妈,钓鱼的你,想没想过,鱼儿的妈妈在家里等他?

打小鸟的你,想没想过小鸟的妈妈在等他?

捉蝴蝶的,你想没想过蝴蝶的妈妈在等它。

作者一定曾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感受到了妈妈的牵挂,妈妈的爱,只有体验到过妈妈的牵挂,才能去牵挂别人,才能想到小鱼的妈妈在牵挂小鱼。

通过赏析诗歌,让我们的心底再柔软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诗点评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dn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