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摄影
甘肃庆城旅游文化记录之一

甘肃庆城旅游文化记录之一

作者: 龙只_招文袋 | 来源:发表于2022-01-01 21:48 被阅读0次

    来源:公众号 趠龙赩只

    本篇成文于2013年,因此文中的图片距今已有9年之久,伴随着庆城县经济人文全面发展的节奏,文中的图片有可能与今时的实际现场不符,但这也属情理之中,毕竟我已很久没有到过庆城县了。我们就从本篇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内用图文的方式记录展现2013年的庆城旅游文化。

    鹅池洞

    鹅池洞为原庆阳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胜景。地处老城南大街现陇东中学对面古城城垣内,始建年代现已无法考证。洞口上额为“鹅池洞”3字石匾,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西降州河津泰顺成巨商投资重建,全洞由于河卵石箍成拱形,台阶均以巨石铺就,全长37米。相传为周先祖不窋养鹅之处,因而得名鹅池。史载唐代知事李直新首次扩建修葺,当时主要作用是城防汲水,以免发生水荒。

    鹅池洞洞下有一泉与柔远河相通,昔日泉内水波涟漪,清澈见底,四季不涸,洞外春和景名,杨柳成荫,为城内一游览圣地。现仅存遗迹,唯鹅池古洞尚存,与几棵古柏见证着沧桑巨变。鹅池洞由上洞、中台、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组成,上洞由河卵石箍成拱形,台阶均以巨石铺就,层层下延,全长58米,城中与中台相通,为自然下沉式。中台现存面积3000平方米,所有建筑荡然无存。下洞已全部塌陷,鹅池为斗形,四壁不同程度塌陷,池内已被填埋。下洞全长29米,由石条箍砌而成,共建四道洞门,今仅有遗迹,通河底洞顶为省道202线过境段,底洞长21米,洞高8米,宽3米,鹅池底部经底洞与柔远河贯通,在底洞南壁,现遗存有宋庆历七年、宋熙宁元年和明正德四十七年等修鹅池碑记石刻4块(原有10多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庆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遗迹。

    鹅池洞入口

    鹅池洞洞内情况

    鹅池洞出口

    2013年遗存的鹅池遗迹

    周旧邦木坊

    庆城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全城以明清建筑为主,尤以牌坊为甚,老城由南以北,有木质、石质、砖雕等各种材质大小牌坊百余座,是庆城历史优久的见证。由于地震兵燹(xian),历经浩劫,加之支持油田建设,这些牌坊损失怠尽,只留了仅有的一座——周旧邦木坊,至今仍然屹立在县城南街永春门巷子口。

    周旧邦,其意:庆阳为周之旧邦,周王朝的发祥之地。早在4000年前的夏太康年间,周祖不窋便率族人来到庆城,教民稼穑、陶复陶穴、拓荒垦田,肇创了华夏农耕文化。

    这座木质牌坊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为四柱五楼三进建筑,虽历经五六百年风雨侵蚀,仍不失严庄之大气,牌坊工艺精湛,造型气势恢宏,是庆城优久历史的见证者。

    周旧邦木坊全景

    从侧面看周旧邦木坊

    周旧邦木坊顶上的一角

    周旧邦木坊顶部的这些小木格代表五楼之意

    陇东中学旧址

    陇东中学旧址位于庆城县庆城中学院内,为明代古建筑群,现存礼堂一处(又称文庙大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陇东中学是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陇东创办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中等学府。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成立开始,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陇东分区首府庆阳城创办陇东中学,毛泽东主席非常关心筹建之事,亲笔题写了“陇东中学”校名和“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勉词。

    1940年9月18日陇东中学按期开学,成为设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外的唯一一所学校,中共陇东分区委员会书记马文瑞兼任校长,赵长远任副校长,陆为公任教导主任,这所学校从创办到1949年改为陇东中学干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被称为“革命的摇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礼堂、操场、部分宿舍保存完好。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陇东中学迁建于庆城西南环江东岸台地上,成为庆阳人才培训的重点学校,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清华、北大学子,为国家的教育振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陇东中学”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顶部

    陇东中学礼堂旧址顶上的一角

    图上石碑刻有陇东中学礼堂旧址

    嘉会门

    庆州古城的南城门,亦称嘉会门。庆城,又名不窋城,为周先祖不窋率民所筑,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经历代修缮加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庆城,与所有古城风格不同,因庆城地处三川当口,两河交汇处,城距高阜,绝大多数城墙不加板筑,随自然地形削土形成,其形酷似展翅凤凰,又称凤城。

    庆城古城原有五门,东安远门、南嘉会门、东南永春门、西平定门、北德胜门,后遭地震兵夏燹,仅存东门残部和南门,唯有南门保存较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长庆油田,进驻庆城大会战时,由于南门是进城的唯一大道,为支持油田,将南城门楼及沿街数十座牌坊全部拆掉。

    庆城县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工作,2005年,实施了嘉会门恢复重建工程,以提升庆城城市文化内涵,整个景点由城墙、城门洞、城楼等仿古建筑组成,登上城门楼,可以一览城南美景,遐想和感悟庆城的历史变迁 。

    李梦阳亭

    庆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医祖岐伯开创了医学之先河,周先祖教民稼穑、陶复陶穴,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文臣武将更十不胜枚举,而在文坛首屈一指的明代的文坛泰斗,大诗人李梦阳。(1473年-1530年,初名萃、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庆阳府安化县人(即今天的庆城县)。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卒于明世宗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去世后葬于河南钧州大阳山,享年57岁。他与弘治壬子年中解元,弘治癸丑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户部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职。

    李梦阳出生时,其母高氏梦见一轮红日坠入怀中,所以取名梦阳。李梦阳幼年时,随父母在阜平,开封等地生活,孝宗弘治五年他19岁时,回归故里,参加了陕西省会试,考取了第一名,第二年即明弘治六年又考取进士。

    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为了纪念李梦阳,继承和弘扬历史的光荣传统,再创庆阳的辉煌,特在此修建梦阳亭,以供后人瞻仰和铭记。

    李梦阳亭内的石碑正面

    李梦阳亭内的石碑背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肃庆城旅游文化记录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ea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