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晚饭后,和好友一家相约一同去游泳。夏天的晚上,泳池已经聚集了不少图清凉消暑的人群。好友一家都热爱运动,她招呼着我带着妹妹一同来到深水区。
换成往常,我一定是没有胆量地,但也许是信任好友夫妻俩地游泳技术,我大胆向前一步。
我给妹妹前后绑好两个背漂,自创了贴身的“游泳圈”。妹妹和她的好朋友跳进水里,如同欢快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比起人头攒动的浅水区,在深水区可以玩耍地区域很大,坐在泳池边我用脚踩着水,很有“这片鱼塘是自家”的感觉。
我大学期间就会游泳了,但因为不是最喜欢的运动,平时来的不多。今年要不是因为陪孩子学游泳,泳池对于我来说就是在游池浅水区游上几个来回,消消暑气。
我一个人坐在泳池边和水池里的好友聊天,她说“对于孩子,无论是浅水区还是深水区,她们都够不着底,没有区别。”
“对我还是有区别的。”
“没事,你放松,真要遇到紧急情况,用嘴吐气,不要喝水,心里不紧张,人就会浮起来。即便呛水,出来用力咳嗽几声就好了。”
“你先下来,深水区池子有一圈台子,你泡泡水也行啊!”
“啊,这还有台阶呢!”我的一惊一乍把朋友逗笑了!“不来深水区,我真的不知道,泳池一圈还有台阶。”
“你看游到深水区的,都站着台阶上休息呢!要不然他们那来的臂力支持那么久。”
“今真是刷新我的认知了,我还真不知道。”我下水踩在台阶上,先涮涮水。
许是看到好友在水里陪伴孩子,很是开心,我问救生员要来一个浮板,深吸一口气入水,不一会就游到水中央。许是内心还是一点紧张,浮板开始带着我原地打转,当我无望靠着自己回到岸边时,呼叫朋友,被一把拉回岸边。
后面的时间,我带上泳镜扶着泳池的扶手开始下潜,挣开眼睛潜入水中,发现深水区的池底并不是深不可测,1.8并不可怕。
等我第二次用浮板游出去,再游回来时,一旁一脸紧张地妹妹欢呼“妈妈,好棒啊!”
虽然昨天我并没有在深水区自由游泳,但踏入深水区、潜到泳池底并且知晓泳池边有台阶可供休息,尤其给孩子以鼓舞,带给我很大的满足感。
走出舒适圈,意味着放下恐惧,拥有新的认知、拥有新的机会,用体验去学习。就像最近我和哥哥的一次聊天“什么是固定性思维?什么是成长性思维?”
固定性思维是我们平时的生活积累,最终成为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会伴随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的繁衍生机,也是一代代人经验的累计;参考过往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但同时固定思维也会限制去尝试新的领域、认知未知;
成长性思维是对未知的一种尝试,是自己内在的潜力,没有人天生就是什么事都可以的,会害怕挺正常的。跨越那一步吧,路走得多了就熟悉了。
怎么从固定思维转变到成长思维?
还是拿我第一次进入深水区游泳举例。我接纳自己游泳多年,但对深水区内水淹没头顶地恐怖,也接纳自己一直无法踏入深水区的现状;当善于水性的朋友在一旁时,先深吸口气潜入水底,观察真正的“困难”;认真倾听好友的经验,“用嘴吐气,放松身体,适时招手呼救”;我想再和有经验的好友多去几次,花时间练习就可以享受和他们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酣畅淋漓的感觉。
很期待我陪着妹妹一同学会游泳;也期待哥哥拥有成长性思维,珍惜青春年华,不断去突破、去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