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阳明心学学习《书正宪扇》。早晨读这篇小文,看到里面写到“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我知道说的是谁以及大体怎么回事,可是最后说到“伯鲁之简”,我却不知道啥意思了。不想读文就是读文,更想把读文过程中的疑惑弄个明白,于是去问度娘。
关于“伯鲁”,百度百科上说他是春秋后期赵简子之子,赵襄子赵无恤之兄。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伯鲁是谁了,因为前一段时间读《史记》时正好读到过赵简子和赵襄子。
那么“伯鲁之简”什么意思?继续往下读,看到这样两段话: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
赵襄子由于伯鲁之前没法即位,所以不愿让自己儿子即位,一定要传位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代成君早逝,就选择代成君的儿子浣立为太子,是为赵献侯。
读完这个史料,我不仅明白了“伯鲁之简”是怎么回事,更是对赵襄子加深了印象。
《史记.刺客列传》中讲的第三个刺客——豫让,当初想刺杀的不就是赵襄子吗?晋国后期,赵襄子联合其他几家杀了智伯之后,为了更解恨,把智伯的头漆成酒器。豫让为报智伯的知遇之恩,想方设法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豫让装成罪人到宫内厕所涂墙,借机杀赵襄子,但没杀成。赵襄子知道豫让刺杀他的原因后,不但没难为豫让,还称豫让为义士。第二次,豫让完全改变面貌,藏在赵襄子出行必走的一座桥下,准备继续给智伯报仇,结果又让赵襄子给抓住了。虽然这次赵襄子没再释放豫让,但在豫让请求临死前刺赵襄子的衣服几剑以示报仇,好有面目泉下去见智伯时,赵襄子还是满足了豫让的这个愿望。
想想《秦始皇本纪》中始皇对刺杀他的人的态度,再看看《刺客列传》中赵襄子的做法,赵襄子已经很让我佩服了,觉得这个人还是比较仁义、重视人才的,今天从所查的资料上看,赵襄子还是一个有心且好学的人。再看看他对君位的传承上,他不是一旦坐上宝座就心里只想着传给自己的后人,而是坐完自己这一任之后把君位传承回归大统——再传给嫡枝。由此我又想到了公子光让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当初要是夷眜完成自己的一任而季札子又不肯接任时,也把位子再传给诸樊的儿子光,像赵襄子这样,不就不会出现专诸刺王僚的悲剧了?相比夷眜传位,还是赵襄子聪明,认事情明白,也可看出赵襄子不是贪婪之人。
今天读书,读阳明心学又挖到了赵襄子的故事,还真是意外之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