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三)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三)

作者: 挤时间看书的安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16:20 被阅读0次

    在当代教育下,初高中部分教师经常会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赞扬以及给予更多的机会,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常教师会进行批评指责,或是课后联系家长等方式,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然而却导致的相反的结果,这就与心理学上动机理论密切相关,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的学生(例如受到教师与家长的赞扬)将会产生更进一步的学习动机,而没有受到的强化的学生将会缺乏学习动机,而对于在学习上受到惩罚的学生很可能会逃避学习,失去信心,更加走向堕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几乎不可行的,我们习惯用一把尺子横着来量所有的学生,让学生间 相互比较。要乌龟和兔子赛跑显然不公平,兔子会变得懒惰,自傲,不屑,而乌龟面对胜利无望则会备受打击。在现实教育中无论如何比较,总有在尺子之下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进步,应该将尺子竖起来,即“进步即成功“,这样来评价学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马洛斯曾强调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育上,基于这一基本理解,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和自尊感,当这些基本需要适当满足后,则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天生有学习,求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默里将其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生活中,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没有自信经历失败的学生玩玩会选择捷径或者是逃避。在教学上,根据这一理论,一方面应对不同成就动机水平的个体安排不同的情境和难度不同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力求成功的学生,应对其布置新颖并且有一定难度的挑战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若任务过于简单,则会使他们失去学习挑战热情。对于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应对其布置能够使其取得成功的任务,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为对学生应着重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部分,调动他们的挑战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我认为心理学在教育应用上尤其重要的一部分。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比学习结果的制约发生的更早,起的作用更大。对学生学习而言,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预期,二是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预期。无论哪一种预期,一旦被证实都会增加学习动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学生,在任务选择、归因方式、努力程度、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确信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目标实现之后又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认为学习结果直接负责的应是自己,而不是其它的任何人或者任何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选择不切实际的目标,要么非常的难根本无法完成,要么非常的简单,他们面对学习充满焦虑和不自信,面对困难没有努力克服的勇气和自信,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夸大化,而导致的任务在其面前会比实际更加难以完成,而导致无能为力的感觉,最终选择放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应从如何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方面出发。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的学习策略,使其容易成功,根据行为的成败经验理论,首次成功及不断的成功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把学习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对学习充满自信,增加了兴趣,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标准,标准过高易受失败和挫折,标准过低,不利于激化其进一步努力的热情,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起自信,当然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提升自我效能感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和挑战更多的问题。
    在归因理论方面,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提高成功的期望,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将会打击学生信心,使其陷入“习得无助“。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归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策略,不同的场合条件给予不同的归因反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产生有效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而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措施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能力的高自我效能感,在学业上常常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其有信心进入更深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js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