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几年的中学教学转入小学教学,我曾晕头转向了一段时间。后来,才自我感觉意识正在逐渐清醒。在这两个月里,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童年生活的洗礼,曾经被淡忘的岁月,被这帮孩子给唤了回来。我想起最多的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这可能也是我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不由自主地一种回想,是职业习惯使然。
我是听着故事走完我的小学之路的。当年,老师给我讲的每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这些故事也将伴我一生。因为我的成长,我的思想很多都源于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所以,我的小学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如今,我也思考一个问题,作出一个决定:我的这帮孩子喜欢听故事吗?我要尝试!一段时间以来,我努力做到每天给学生讲故事,或者读一篇故事。偶尔因为特殊原因没能抽出时间,我就会听到有学生小声提醒我:“老师,今天还没讲故事呢!”
其实,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了,各种童话书、故事书,甚至名著,几乎家家都有很多,不像我小时候想要找到一本好书很难。这帮学生肯定看过或听过很多故事,还乐意听老师讲、听老师读吗?
实践证明,确实当我说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或者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时,总能听到三三两两的声音传来:“老师,这个故事我看过。”此时,我要求他们和没有看过的同学一起安静地听。我尽量让自己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结果我发现,每次听故事的时候,是班里最安静的时候,几十双小眼睛一起盯着我,屏气凝神,生怕漏听了一个字,他们听完故事总是情不自禁地举起手要发言,这发言都是发自肺腑,提出的问题也较多。
而且,我还发现,我讲过的故事,学生记得很好。例如,在上学期学习第五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文时,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有关“年”的来历的故事,后来在单元测试中,作文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节日的文章,竟然有很多学生都写了“过年”,并且把我给他们讲过的故事很完整而出色地加了进去,孩子的记忆力令我佩服,同时,我也反思为什么让学生背课文,学生总也记不住呢?这可能就是兴趣的问题吧。
素质教育,总是把德育放前面,可是德育的效果一向并不怎么突出,直白而乏味的说教令学生反感,为何不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教育自己呢。前天,我给学生读《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我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我从学生惊叹的目光,张开的小嘴,明白了孩子们从心底发出的敬佩。故事没读完,下课了,因为担心影响学生上下一节课被迫中止,我看到孩子们极不情愿地离开座位。我知道,虽然下课了,但这个故事产生的影响不会终止。
一个又一个故事,震撼着学生,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同时,也让我得到快乐,我一定会让故事伴随这一帮孩子走完小学,伴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我不奢求能伴随他们一生,只求他们因此而快乐、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