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与暂时之间等于时间,有些来不及调整光圈的过眼云烟,只能留恋。
01. to begin with
年初的时候外出散心,遇到一位希腊旅人。相处得其实不是很愉快,可能是文化差异,可能是性格不合,也可能就是天意。不过她跟我讲的两句话我记到了现在。
一句是我跟不上她疾行如飞的脚步的时候,气喘吁吁地告诉他我的肺受过伤呼吸不太好的时候,她没有道歉,而是说:"你知道,你总是可以去改善现状的。"
另一句是我词不达意地说着旅行快要结束了,要把travelling模式给关掉时,她说:"你就是你,不能因为旅行结束了你就变成另一个人。"
第一句话促使我头脑一热去办了健身卡,第二句话促使我决定对随后的生活都随性而为,听天由命。
现在看来,似乎这两句话都没有讲错什么,至少结果不算坏。
2月28日,开始新工作的第17天,好友在微博上分享了一首西语歌,叫做《Sofia》,正好是那位希腊旅人的名字。虽然我们互换了邮箱,也相约在雅典再见,但是这句话可能也只是无法兑现的一句承诺而已。如果有朝一日我的旅行轨迹画到了希腊,想必还是会礼貌性发一封邮件告诉她的。在此之前,就先用这首听不懂词的西语歌记住这样一个过客,和她送我的两句话吧。
02. brand-new over again
身边已经有不下十个互不相识的人告诉过我,"你适合去做文案",于是我就试着做了一下,想着如果不成,拿一些时间来经历好像也不算浪费。
于是仗着年初的那份任性和随意,开始做一份完全没有头绪的工作。这让我想起去年去做翻译之前咨询人生导师时,他说:"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你不知道我硬着头皮做过多少从来没涉足过的工作,最后都做得很好,相信自己,撑到最后。"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会不会撑到最后呢?
或许也就是因为去年夭折的经历让我决定和命运再犟一回,今年的途中看到两条轻松的小路时我抵挡住了诱惑,没有偏离方向,因为我知道,还没有到最后。
我始终认为,"经历"和"阅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是哪一个比较多。要说"阅历",有个"阅"字,就是以前写了一个月的寒假作业的落款处老师们会写的那个"阅"字,表示眼中见着有东西了,至于答案对错和过程步骤,大抵是茫然的。
而"经历",必须是从头到尾地走过一遭,由皮入骨、再破皮而出,才算是完整的一次经历。相信过,怀疑过,等待过,离开过,有过都值得,什么都不换曾有的经过。(何洁:cue我干嘛?)
所以"阅历"可以比"经历"更广博更辽阔,而"经历"一定比"阅历"更生动,也更深刻。
我选择了"经历"。
03. here's to never growing up
虽然毕业之后我也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学生,但我却不太会轻易叫人"老师"。学生时代必须叫的那些人中,现在还能真心地叫出这个称呼的人也没剩几个了。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完一整件事,那为什么要去麻烦别人呢。所以很多技能都是自学成才的我,不知道如何去教授别人如何学习。就像小时候,也没人教过我作业必须每天交,于是就常常不写;也没人告诉我夏天来了可以不用穿厚厚的校服热个半死,于是就汗流浃背地去上课;也没人告诉我大人说谎是因为他们有办法不被逮住,或者逮住了也不会被皮带打屁股。
说起来,大人又要说很多的谎,又要麻烦别人做很多的事,不是很累吗?为什么不能永远当一个诚实又独立的小孩呢?
大概是因为,独立意味着要负责任,可是小孩不用不责任,所以这二者是矛盾的吧。
04. middle name is danger
我的表姐的女儿这个星期出生了。在起名字的时候一家人纠结了很久,到现在为止多半还没决定好。
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第一个字我很讨厌,第二个字我觉得无聊。我很讨厌无聊的事物。
所谓无聊,大概是把日常过透了,不再觉得有趣了(有些日常本身就很无趣),可是短时间内又逃不出去,而且逃避很可耻也没有用。
我大概是惧怕无常变成日常无聊的那种人,所以常常做一些自己一定会后悔的,别人无法理解的,看起来非常危险的大胆决定。我没有向学习心理学的人咨询过这种行为,应该定义为"叛逆未灭",还是"居安思危",是"补偿性心理"还是"自毁性倾向"...或许纯粹就是犯贱而已。
贱骨头分很多种啊,有的人过于油腻,肥得谁都摸不到骨头,捏上去都是软绵绵的,被捏得青一块紫一块。我这种贱骨头呢,吃也吃不胖,一碰就是皮包骨,逮谁膈应谁。没有皮层的保护,全靠骨头去硬拼的话,会死得很快吧。
05. mucha wo yaru
"無茶"是一个日语词汇,通常有两种释义:一、毫无道理,岂有此理。胡乱,胡来,乱来。二、离谱,格外。程度不寻常。
06. and a happy new year
新年快乐。
透明,看不清;反光,照不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