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作者: 韩悠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23:23 被阅读148次

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無茶两口问茶之“音与茶的探索,此时有声胜無声”茶会纪实

老子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古人又云:“水为茶之灵”,“水为茶之母”,由此可见,茶是水中至善,辛苦耕耘的茶农,采茶的水灵小妹,制茶的质朴茶人,再到品茶的芸芸众生的我们,就在那一盏香茶中均回归了自然。

有善友做两口问茶,邀请爱茶之人免费来品茶,并为来者提供茶服,如此别致的品茶方式,每周一期,主题次次鲜有相同,从無间断。何为茶?何处去问?耳目一新的不仅仅是标题,更有意境,通过问茶,择一幽静、清新之地,茶人数位,茶位数席,茶品若干,众人围坐,耳明心净,静观茶人如何将那看似枯叶其实蕴含無上精华的茶品泡的色香味俱佳的过程。茶的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观茶、品茶、问茶,不是就活脱脱的人生真意?甘甜、苦涩、回甘.....那在水杯中翩翩起舞的叶衣,便是这世间每一个众生多彩绚烂的经历。

2015年6月24日晚,又一期的两口问茶,此次的主题为:“音与茶的探索,此时有声胜無声。”问茶地址在滇城金实小区丛福李老师的家中,名为“有茶居”。第一次参加已经举办多期的两口问茶,掩不住的好奇之心,初来现场就感受现场祥和、愉悦、融洽的气氛。

现场布置得温馨典雅,在墙上立著丛福李老师亲笔书写的书画作品。18位来者茶人齐聚。现场共设置四席,依次而行。

第一席为茶音韵:“花腰彝男女山歌对唱配,五山茶黄片泡五山生茶。”首席为丛福李老师,待茶会开始,参与茶会的男男女女中有品茶多年的资深茶友,亦有精通茶道深藏不露的茶师,也有刚刚开始接触品茶,爱茶之心初露端倪的新晋茶人,均已全部穿上茶服,很有礼节的安静围坐在均已摆设好的茶席四周,茶席设计不失民族式的淳朴又凸显雅致,以浅玫红的茶布坐底,所用茶具为青花瓷盖碗,及紫砂小壶一盏,下设一副书法。因人数较多,茶杯选用白瓷及清透的玻璃杯,葫芦制成茶勺可爱精致。

正式开始,丛福李老师端坐主位,平心静气。

丛福李老师是云南个旧人,圆脸大眼,带著滇西人送往淳朴厚道又有茶人的谦和雅致,炯炯有神透著对诸事的通透的见解随性,感觉是一个非常有能量与涵养的老师,是一个颇具大气与个性的老师。丛福李老师家中有种茶,父辈一直酷暑季节大碗饮茶解渴,腊月寒东小杯驱寒,所以一直热衷与茶,后来遇到习茶老师教诲和很多不一样的人喝不一样的茶,多了很多感悟,渐渐发现人们通过茶叶感受传达的主观和客观价值,有茶居的丛福一直提倡自由与自在的喝茶方式,所以创造了有茶居这个提倡自由与自在的小空间,透过茶叶给人们多一点思维和创造力,简易的空间与茶居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待音乐开始,便如写诗作画一般,从曲茶开始,一整套的行云流水而又不失磅礴大气,看的来者惊喜不已。然而为何如此呢?此次丛福李老师选用的茶品为:五山茶黄片与五山生茶,黄片俗称老叶子,黄片在老古书树中相对居多。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的茶菁,但并不意味著品质不好。相反,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生长世间较长,所以其苦涩感已经大大减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越来越被众多的爱茶者推崇。另外一种巫山生茶大家可能较为了解,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茶,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口感较为强烈,茶汤以黄绿、青绿色为主。

此次,丛福李老师大胆创新,将不同属性的两份茶品,分别置于紫砂壶与盖碗,同时高温水冲泡,再齐齐将二者的茶汤混于古朴的陶罐之中,依次分给茶友。此时耳中的民歌“五山腔”婉转动听、高亢抒清,时而又曲折激扬、跌宕起伏,再看杯中的汤色明新澄黄,通透清亮,尚未端起杯子,便闻到茶香,沁人心扉。

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而更在于鉴赏其色、香与味,体会其苦、甜与醇,领悟起淡、雅与和。丛福李老师轻轻一抬手:“请!”众人面露欢颜,纷纷端起茶杯,轻轻抿上一口,在舌尖打转,茶在口中回旋,再慢慢地喝下去,短时芳香馥郁,清新透体,再闻杯底,竟然透著浓郁的蜜香,其杯底留香持久,让人惊叹,众人纷纷送予掌声,丛福李老师谦和微笑,又接续冲泡,众人皆享口福。就在这“五山腔”自然、纯粹的山野气息的腔调中,众人还纷纷交流表达了对丛福李老师的看法。“茶与音乐的相结合的恰到好处,这泡茶非常有寓意”、“感觉我们就在山野之中,席地而坐,以天为盖地为庐....”、“这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泡法很有创意,非常吸引人,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的泡法的看法”、“感觉像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就像爱的重逢”.....听到诸多的赞誉,丛福李老师莞尔一笑,反而是羞涩不已,并且针对大家的疑问娓娓道来:他轻轻抬起壶,我们竟就看到下面的落台是一个盒子,盒子里还有很多水。“老黄片是需要较热的水,通过高温等手法把它提升到一个高度。”仅此小设计,众人皆掌声赞叹。

对于音乐五山腔的选择,丛福李老师也请长琴老师做了介绍:滇南彝族“四大名腔”,是仅以月琴伴奏、几乎以清唱方式出现的四种民间声腔艺术形式。它包括“五山腔”、“海菜腔”、“山药腔”和“四腔”,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分别流传于彝族尼苏人居住的滇中和滇南的通海、石屏、建水、峨山等四个区域。而花腰彝属于彝族支系尼苏下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在石屏片区,花腰彝族还保持著远古民风民俗,那里山清水秀,并且花腰彝人大都能歌善舞,我们所听到的就是花腰彝所唱送往“四大名腔”中五山腔,具有篇幅浩大、结构严谨、曲调深沉、演唱技巧较高、难度较大等特点。而此次与五山茶的结合,就是此席的重大亮点。

席间,大家各抒己见,欢声笑语不断。在接著与大家的探讨中,包括对茶席的设置、想与大家表达的意境,也听取了诸多茶友提出的建议,丛福李老师表示:五山腔讲述了男女之间的恋爱方式,寄茶与五山之韵,多元化的融入了来自生活的民间歌与曲,诠释了劳作人们对爱与自由的向往,席中二次元的冲茶亦是对茶与质的探索……将紫砂壶与白盖碗茶汤融合,盖碗是开放的,紫砂壶的壶嘴是收著,所以壶来收,碗来放。丛福李老师接著说:“茶与生活相关,将男女之间的爱情融入,我把紫砂壶想象成女人的样子,精致、俏丽,而盖碗又是男人的风格,可能我更想突出的是人的有收有放,通过紫砂壶和盖碗而有机结合起来,非常感谢大家。”就这样,第一席就这样结束了,丛福李老师鞠躬答谢,众茶友回礼致谢,皆赞不绝口,意犹未尽。

第二席为:無声茶韵。

略略休息5分钟之后,众人在丛福李老师专门设置的休息室品尝水果和茶点,嬉笑聊天放松身心,5分钟之后。第二场無声茶韵即将开始,场地也换到了大厅的木质茶桌上,周边遍布各类茶品茶具错落有致,非常雅观。众人逐个回到茶席之上,因为来者重多,男茶友很贴心的将座椅全部让与女茶友。而此时,第二席席主茶人阿飞哥,已经双目微闭,端坐于茶席主位,静候众人。

眼见这个人,棱角分明轮廓,小麦色的皮肤,高大魁梧却不粗犷的身材,眉宇间带著英气却又掩饰不住他是一位有著诸多经历故事的人,乍一看像个东北汉子,可这恰恰就显示云南东川这片红土地上长出的大树就是挺拔、自由、勇敢的气息,有股傲视天地的强势。

而今他端坐那里,宛若黑夜中的鹰。可是谁又能想象到,他是一位小有名气“名人”,作为两次登上“非诚勿扰”的嘉宾,他身上有十足的人气与话题性。曾经痞性十足地开酒吧,名声在外盛极一时,又带著一身的冲劲杀进昆明广告行业,如今开创全新的销售拍卖模式,现在业余时间竟能安住心下,爱上了茶,一点点的从一个对茶毫無了解的局外人,变成了一个精通茶道,打磨心性的茶人,对淮于这个奇招频出的一身是戏的家伙,带著膜拜的心态,静心的坐在他面前品一品他泡的茶了。众人身心安住,围坐茶席周边静等。一瞬间,竟然寂静的没有丝毫声音。

这一刻的宁静,就让我们联想起第二席的主题:此时無声胜有声。

通过茶展现的静是一种美,自古至今,中国人饮茶,特别注重“和、敬、清、寂”的精神修养。这在佛家也有诸多典故言明:例如,明心见性。将一杯浑浊的水,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则水中的混浊物质渐渐的沉淀下来,因沉淀在杯子底部,所以原本看不清楚的水也渐渐的呈现透明的现象。所以,当你的心安稳下来,也就能将周边的事物看得透彻,心,若能止静、安定不散乱,智慧就有开显的机缘。所以,真正的美并非要靠靠外在的涂抹与装饰,永恒的美是内在熏习和积淀,因其内心有一股清静無染之境,显身语意三境,听她的声音,观她的举止,在清澈的双眸之中悟她的起心动念。由此,由定而生出智慧,用心感悟这杯茶,慢慢的与茶接近,用心来体会其中的意趣,静静的欣赏茶具有的深厚内涵。

灯光乍暗,只剩下阿飞哥茶席中部一盏被麻布罩起悬挂的顶灯,冷色的光洒在茶席上,茶席布是彩色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用织布机编织的条纹状棉麻布,上面搭配一字排开的白杯,又有一盆竹叶植物,感觉分外的清新自然。阿飞哥采用的是红釉盖碗及陶罐公道杯,盖碗下是一个荷叶形状的茶盘。茶盘中有水,静止不动。正式开始,现场安静的没有一丝声音,注入水后,静候片刻,助泡成梅老师打开了一段音乐,是滴答滴答的水滴声,或连续或间断,瞬间将所有人带入了一片与众不同的天地。这里水滴声不时响起,而全程静默無声的阿飞哥手持盖碗,放置胸前,屏息片刻,右手持盖碗到公道杯,微微一倾斜,茶汤倾涌而出,整个过程,姿态身段都非常中正。成梅老师依次将茶汤分与众人。

“我此次冲泡的是:云章冰岛古树茶,请!”阿飞哥双手置于台前,非常谦逊地示意大家开始品茶,缓缓说道。“这款茶我非常喜欢,请大家品茶,欢迎大家指教,我希望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阿飞哥也对这款茶作了介绍,冰岛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猛库镇境内。这款是云南大叶种古树新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晒干,再经过传统手工压制而成。冰岛茶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是普洱茶中较为极品的一款茶,冰岛生茶冲泡后的茶水颜色为漂亮的金黄色,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入口生津,香气明显、茶味较重、回味無穷。

三泡茶之后,安静的环境终于改变,众人纷纷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真的感觉你们非常用心,花了很多心思,被你的诚意所打动,真是后生可畏!”、“这款茶其实很劲道的一款茶,感觉男女分别泡制,口感的确不同”、“整个过程设计独具一格,与普通的泡茶的过程手法”、“味道浓烈了一些,越来后来越劲道.....”、“茶艺与声音的结合还可以融合的更好一些,点子非常好......”、“建议把灯罩的颜色换成暖色,会更突出意境.....”

听了众多茶友的赞誉和建议,阿飞哥一一虚心接受,面露微笑。也分享了自己对这款茶汤的设计以及理解:“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水滴声反应冰岛茶的活力,水滴声是从一开始洗茶、溢水声、注水声、出汤的声音。当宾客自己用心感受这个平时大家都忽略的每天泡茶这种水滴的声音,其实很美妙的。现在的很多人的生活节奏是很急躁的,很少能静下心来,有时候静静的去欣赏一件事物,去发现它的美。而水滴声可以提醒大家注意到这些平常很少注意到的东西。大家感觉茶有点浓烈,其实冰岛茶应该是凉凉的、甜甜的,杯底留香,而且水滴声很好。不知道什么原因,喝的时候大家感觉苦涩,可能跟自己想象的达到的效果差别很大,但我以后会做得更好,很高兴今天的经历。”

美在于沉默、沉静,而真正的美是活的,是有灵气的,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恰当的灵活运用这些行茶的过程来静心,即是停止日常散乱不已的念头,在停止妄念的时候,逐渐的开始显现妙智慧。藉茶的清雅和畅的性质,以凝炼内省的心,继而消除内心的苦涩烦恼,这真是一场美妙的盛宴。

第三席为茶歌。由长琴老师演绎,边哼唱各式各地民歌民调民腔边泡茶,倒是一个非常妙趣横生的场面。时至此时,很多茶友因为时间关系离开了,还有九位在现场,此时现场的气氛活泛很多,男男女女的茶友来自各行各业,大家在彩云之南的春之城,一个静谧的夜晚,围著茶席听长琴老师唱歌、泡茶,著实的舒缓身心,愉悦非常。此次冲泡的茶品为普洱熟茶。

我们静静的看著长琴老师泡茶,他生生的看上去就是一个艺术家,無论琴棋书画诗酒茶,随手拈来,侃侃而谈,仿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晓,可称得上是一个很有才情诗性的茶人,之前的两席,长琴老师也依次做了点评,发自肺腑的酣畅淋漓,感觉他这个人,就是如此的不拘小节,所说所想直抒胸臆,毫不掩饰,他穿著棉麻布料的浅色茶服,像个哲人,让我们心生敬意。

在此也附上长琴老师的介绍:滇人陈氏,名海波,江湖皆谓之长琴,盖因陈氏少习山海之大荒西经,其上一神曰太子长琴,觉其神似,遂号长琴以行走浆糊。陈加冠前,文無文章,武無缚鸡。混至举人,接触西学之摇滚,自此一发不可收,始蓄髮留髯,当所谓艺术家之扮相。世人皆怪之,其依然故我。如是神刀数年毅然出行,至天朝帝都,已资理想。然接触至深,终明瞭,遂弃所知西学,专习黄老,于08年返滇,其二十有八矣,至此其更注重自身之根性,专注于天朝民族民间之小调小曲,立志收集,盖因大天朝民间艺术之博大精深,自觉创作力有不歹,始于此然不终于此,如是行为至今,尚無婚配,荒唐度日,愧之。

后来,余下的茶友们就在愉快的聊天,长琴老师的歌和茶,我们感受的也是酣畅淋漓,真就是仿佛感觉坐在山野之中一草棚之下,炉中有火,沸水欢腾,茶香袅袅,众人都醉了一般。

“我哼唱这段是在西盟瓦族老人岩兵烤茶时哼的,据老人说是瓦族口口相传的一首古调,歌名老人也说不出来,当时因为好听所以记下的。这个调子我的感觉更柔,或许有外界影响形成的,瓦族的调子起伏乾淨,高低明显,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我的哼唱稍微改动了一些,因为我实在模仿不出老人的感觉而原调音符衝突明显,所以临时自己做了调整。”

众人鼓掌欢庆,继续听长琴老师在茶中诉说他的真意:“其实歌或者茶都是一个媒介,两种都是形式上的表达,歌或者茶在我看来只是利用了这两种形式来表达自己而已,茶好喝了,这是我,不好喝,也还是我。歌也一样,不用太在乎结合什么的。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泡茶或者歌声上,我所想的都是在回忆,回忆我记得的歌声,回忆在西盟的日子,回忆心静的感觉,太专注茶或者歌反倒失去这形式要给你的是什麽。而我自己是立志做大逍遥的人,虽然现在是伪逍遥,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在意而不在形。因为从头至尾我觉得这事有意思,个人基本遵循这么几条,不刻板,不做作。我是什麽样就让大家知道我的本心。你来了,我欢迎,你走了,我不留。顺其自然。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外界,喜欢就说好。不喜欢直接说出来。所谓身意一体。”长琴老师如是说。

看著这个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全身心投入的长琴老师,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动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要你觉得开心就好,無非太多拘束。时至深夜了,我与茶友依次道谢离开,回头望了望这片已经充满茶香的“有茶居”,心生感激,也谢谢無茶。

人有万象,水有千面。茶淡、茶浓,不在茶、在口。懂茶、不懂,有茶喝、在心。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著天赋本色,我们努力著活出真我,带著一颗真心,不被世界所改变。我们看茶在杯中,上下漂浮,咨意旋转,舒展身心。殊不知茶也在观著我们,我们与它相互辉映,相辅相成。自省自悟,用心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凡事皆要用心。

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醉茶只因痴,無茶梦未醒。

2015年7月初

第八期

茶会主题:音与茶的探索,此时有声胜无声

茶会时间:2015年6月24日

茶会地点:昆明金实小区秋实园 有茶局

茶会席主:从福李,阿飞哥,长琴,赵小牛

第七期 班等小户赛与薄荷塘

第六期 夏至调饮,女士茶会

第五期 自拼自配看普洱高科技

第四期 老茶冲泡技法初探

第三期 新老易武对泡

第二期 15春小户赛八人八种口感

第一期 “拼配”冰岛对泡

两口问茶。我们自组织的一个以习茶、茶修为内容的兴趣茶会。每期一个主题,没有大师没有新人,谁的意见都听,有疑问就问。

無茶,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爱茶人集合。并无实体,却因共同的爱好而实实在在。关注我们,加入我们。

相关文章

  • 【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無茶两口问茶之“音与茶的探索,此时有声胜無声”茶会纪实 老子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 【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無茶两口问茶之酒茶 2015年6月30日“探索酒与茶的无限可能”茶会纪实 文/韩悠悠悠 ...

  • 【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盲品

    《吕祖修养经》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茶道不仅仅是饮茶、...

  • D35中国各省茶俗2

    续上:昆明九道茶:即云南昆明的一种特有的饮茶方式,也被称为迎客茶。最有力的表现就是边饮茶边讲茶事,看茶画。因其冲泡...

  • 喝茶三境界

    喝茶三连:看茶是茶,看茶不是茶,看茶还是茶。 品茗杯(看茶是茶) 喝茶,要优雅的环境,讲究灯光,摆设,香道。张口闭...

  • 茶无完茶

    文/小叶 人无完人,茶也无完茶。 ——源 前言——看茶是茶,看茶不是茶,看茶是茶。 近来喝岩茶,有点心得,并不是因...

  • 茶桌礼仪

    中国人好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通过沏茶、倒茶、赏茶、闻茶、饮茶,往往体现出一个人饮茶时待人...

  • 饮普洱的注意事项

    01、不宜空腹喝浓普洱茶,宜人择时而饮常言道,“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

  • 一杯茶

    饮茶即品茶,茶之道、茶之文、茶之语、茶之德、茶之性……皆是道义之皆是茶也。 清茶在手,悠闲自得,此生不往,尽情畅饮...

  • 闲时茶香

    阳春三月恰是饮茶时节,申时饮茶悦人身心,借茶香一点清甜余韵,叙茶事二三。 平时做事总爱着急,但茶会等你,不用着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会纪实】两口问茶之饮茶中無茶,笑看茶中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hk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