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27/365天
今日阅读《人生的底气》
作者:樊登
第五章 反思的深度(下)
三、时刻审视自己的“立场”。
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做事情也是一样。《思辨与立场》中提到思维和立场的关系,不同的立场,会使思维受到不同力量的塑造,而思维又塑造着我们的信念体系。
孟子认为,君子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在于他们存心不同,君子的存心在于“仁”和“礼”。人是相互的,这体现在立场上,体现在思维上,进而反馈到人与人的接触、交往上。
有礼者敬人,你面对的人无论什么身份、地位,你都能一如既往的以礼相待,那么人们回敬你的,自然也是礼貌有加的态度,这就是有礼有仁。
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回顾自己为人处事时的立场。通过换位思考审视问题,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让自己努力做到有礼有仁。让自己有一个相对宽松一点的立场,洒脱一点,看事物淡然一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能容纳多少,他最终就能得到多少,越宽容别人就越有利于自己。
四、领会读书的外延和内涵。
读书的时候要善于理解书中的文字。当理解的文字足够多,就能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我们生存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去理解世界。
文字只是载体,我们要从书面文字上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所以,读书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甚至不能拘泥于以往的解释,我们要去真正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才能获得真正的含义。其实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思考的时间应该远远大于阅读的时间。孟子说:“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要用自己的思考去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得到文章中的真谛。
五、做事要善于推己及人。
一个人能不能做成大事,是不是具有商业思维,能不能赚到钱,根本不在于这个人有多高的学历或有多强的管理能力,而在于他是否具备很强的对他人的感知力和同理心,或者是否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己得利时,也让别人得利;自己不受害时,也不叫别人受害。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都会先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看清自己的初心,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了解了自己再推己及人,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把事做好。再推及万事万物,最终达到通达。
六、“知耻”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1.具有耻辱之心,对人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我们的上进心,让我们产生提升自己,奋发图强的动力。
2.不仅我们的个人能力可以与知耻之心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道德观也要与“知耻”有关。
一个具有知耻之心,做错的事会惭愧,辜负了别人的希望,会内疚,行为不当,会难过,也因此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个自尊善良,坚持道义的人,不去做糟糕的甚至违反道德的事情。而巧言令色,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羞耻心的,这样的人就算再聪明、再也能力,也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和重用。
3.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都是跟自己水平和能力差不多的人。要想“知耻”就需要读书。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读书,遇到孔子、孟子,遇到苏格拉底这些中西方的伟人,通过向他们学习,提升自己。
4.古语中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意思是说自己有一件事不知道、不了解的,就深深地感到羞耻,这与孟子的“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交相呼应。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就应该积极修正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说有不足就算了,就这样吧,反正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七、逃避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工作中会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于是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萌生退意,想找个更适合自己或感觉更轻松的工作。这些所谓的不舒服、不适应都是我们都想逃避问题罢了。但只要我们不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这个问题会永远摆在那,阻碍我们的进步。
八、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喜欢确定的、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生活的常态是不确定性,而且人生中所有的生机和转变,恰恰就来自不确定性。生活一旦确定下来,人生就没有了任何突破。
因为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有风险,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担忧,怕自己会犯错。实际上,不管是我们自己做事,还是管理公司,甚至是治理国家,犯错都是必不可避免的。犯错不可怕,你只要承认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下次改正,那就没什么问题。犯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要在犯错后及时复盘,认真反思和总结,不要让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重点。
面对不确定性,抱怨和逃避都没有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不确定性,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这一点是可以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并且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就像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莫怕它山高水远,只管向前,无问东西。
九、用比较思维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1.比较的意义。
比较这件事是我们整个人生中都难以避免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大家的比较方式都不正确。大部分人对于比较这种事情都过于看重表现,而不愿意追寻其原因。就像孟子曾经说的一样,“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思是如果不度量事物的根本,而只比较它的顶端,那一块放在最高处的一寸大小的木块,也会让它看起来高于尖角高楼。
孟子的观点放在当今给予一个科学的解释是,通过比较,对复杂而客观的现象进行分类,寻找其共性和差异性,区别出每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通过比较,寻找各类规律之间的联系;再把这些规律进行归纳或演绎,最终求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比较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过程。当我们忽略了比较本身呈现出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因,而只去求得没有任何意义的结果,那这种比较也就完全没有了意义。
2.理性的比较。
比较是一柄双刃剑。缺乏理性,只看结果的比较,只会助长自身的戾气,让人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合理的比较却可以使人进步,让人主动吸取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理性的比较并非只是需要得出一个结果,而是要探究其中的原因。
比较的意义在于看看到对方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
一个懂得理性的比较后,他就能减少自身的负面情绪。从事物本身出发追寻事物的根本,从中吸取更多的知识,不断完善自身,使自己更加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