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一个清闲周末,洗刷刷,翻翻书,看看剧,吃吃饭。
两天轻松地过去了,但书和剧的内容却不是那么轻松。
看了一部《东方快车谋杀案》,两集《特殊失踪专案组:失踪的黑色M》,又翻了一遍《鬼望坡》。
三个故事本身的差别很大,共同点只有故事的起因,都是很多年前悲剧的延续。虽然故事的结局不只有悲伤,也有令人振奋的希望。但是这样的故事本身总是令人感到忧伤的。
--为什么失去了,还要被惩罚呢?
先从《东方快车谋杀案》说起,历史中的真实是怎样的,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在这个故事里,一群本应该有着幸福生活的人因为一场意外的罪恶,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用本不属于自己的方式,过着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有人都在罪恶的身上捅了一刀,仿佛放下了身上的包袱。故事的结局里,大家也继续坐着列车,向着未来的希望出发。只是真的所有人都能放下吗?
--罪恶的种子,即使在阳光下开出娇艳的花朵,也结不出甜美的果实。
在前两集的《特殊失踪专案组:失踪的黑色M》里,如果不是还有人记得,那个饱受苦难的傻女人,也许只能从多年以后失踪人口记录里找到几行官方语调的记录吧。但是这个不断寻找的人,也许又是应该忘记的那个人。
就像故事结尾里的对白。“当时你为什么没开枪,至少可以阻止两个人都死” “两个人中谁活着会好一点”。
--猜到了结局,却没有猜到开始
2004年9月1日,恐怖分子占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并劫持了大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人质。人质事件持续到3日,共造成331人死亡,其中186人是儿童。
遇难者让人心痛,幸存的人也未必幸福。
事件进行过程中,经谈判,恐怖分子同意释放一批妇女儿童,但只允许每个母亲带走一名孩子。
有一个母亲偏巧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六岁吧,刚刚懂事,小的那个还只是抱在手中的婴儿。
不知是否经过痛苦的选择,反正母亲最后仅带走那个婴儿。
事件结束后,大女儿也活着回到了母亲身边,可她对母亲的感觉已完全变化了。
我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女儿在家中院子里荡秋千,她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甚至自己还在喃喃地唱着歌。可她的母亲来到她身边,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她却没有任何反应,她的“两眼毫无生机,象是笼罩着一层寒冰。”
这就是小说《鬼望坡》最初的创作出发点。
上面是鬼望坡的后记,《鬼望坡》严格来说我并不是太喜欢,但是我还是翻了第二遍。这个故事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书中的推理,书中的连环凶杀案并不算很出彩,甚至很容易就能猜到凶手是谁。但是这本书最让人难忘的是鬼望坡传说的起因,以及为了守护真相牺牲的人。看到当年的传说的真相,心中仍然感到阵阵寒意,不时会把自己带入书中的场景。如果我是蒙少晖的母亲,我会怎么抉择;如果我是船上的那些男人,我又会如何决定;如果我是叶梓菲,我会怎样守护真相。
真相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应该背负的。
想起不知道谁说过的话往事从未如烟,只是认真的人有点可怜”。是的,所以我很钦佩那些受到过伤害,却依然能相信美好的人。也许所有人开始时都相信温暖、希望,但难能可贵的是内心遍布疮痍仍然相信。
Dear,看过了那么多不堪,愿你仍然相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