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篇文章主要是描述我对《趋势红利》、《五分钟商学院》的作者 刘润老师 的一些“金句”的个人体会,以及分析它们在指导个人发展上的意义。
我是刘润老师的粉丝。在得到APP里面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这个订阅栏目里知道了刘润老师之后,就被他清晰的逻辑框架、丰富的思维模型积累、缜密的思维方式、以及开阔的视野所折服。跟随他学习了两个学期的《五商》之后,收益良多,对自己的商业思维启迪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他在《五商》里面常用的三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觉得它们给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提升的道路和途径。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
我们每一个人,从能够识字开始,都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侏儒”。而从父母那里学习,就是我们增长脑力,丰富知识水平的开始:我们学习说话,学习骑车,学习打球,学习用家里的电器等等。这使得我们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来为开始学校阶段的学业做好准备: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初等教育,到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高等教育。在学校教育期间,老师和书本就有如孩童时代的父母一般,引领着我们在知识的道路上前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6556696/5fb88ed9a6938da0.jpg)
当思考教育的本质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唐代韩愈所作《师说》里面表述的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父母的引导,会传递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的授业,会有效地把复杂的知识推送给我们;而在我们具备了足够的认知力之后,书籍的内容,就是我们开拓视野和提升思维的方式。这一种传递和推送,就是1675年,艾萨克牛顿所说的“我能够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些知识和认知,本质上都不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别人通过思考和体会,然后总结得来的。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其实表达的是同样的一层意思。维基百科上说,“站在巨人肩膀上”实际要表达的是“discovering truth by building on previous discoveries”,即“通过前人的发现来发掘真实”。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建构在一代一代人的思索和求真上,他们通过学习前人的知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自己的再度思考和发展,形成自己新的思想和主义,让后人继续受用。
在上学期间,我们应该或多或少都有厌学的时候,觉得这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太枯燥,有填鸭的感觉。等到我们真正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我们才能发现,这种手把手的教学,“老司机带带我”,其实才是最珍贵和最稀缺的。这一种手把手的教学,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前人的思考”,他们找到了一种有效的知识传授方式,然后沿用至今。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识构建的途径,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的意义,也提示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后,更要注意对知识的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6556696/6c608383c3bc37c4.jpg)
你所谓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这一句有些像“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的更加口语化的表达,它同样表达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操上面给了我一些提示。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常常会遇到工程项目之中的问题。这一点在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中就常常出现。那个时候,我在遇到问题之后,就自己使劲儿琢磨,自己查资料做实验,甚至在实验室待到凌晨才回家,把自己搞得非常疲惫,也没有把问题解决。但是当我把自己的问题跟教授讨论之后,他立刻就给我指明了一个比较好的方向,让我顺利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问题。在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自己一个劲儿钻牛角尖是很难把棘手的问题解决的,这个时候找比自己明白的人去讨教,往往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走入工作岗位了之后,我把这个思路充分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当遇到程序上的问题,我会在自己思考之后,在Stack Overflow或者Github上寻找是否有人出现过这样的问题;遇到不明白的概念,我会到博客或者Medium上看别人的经验分享;如果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我就去找大学的公开课,或者去Coursera和Udemy上找付费课程。因为我知道,在现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在这个大家分享经验的时代,很多工作上的问题,与学校的硕士博士生研究课题不同,是很有可能被其他人遇到过的,是很有可能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的。
因此,不需要苦行僧一般的顿悟,而是把心态放开,在广阔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通过这个过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内核,让别人的顿悟,成为自己的基本功,就是非常有效的个人成长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6556696/689e9ab2c6c408ee.jpg)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在百度百科中,CEO是这样定义的:
在经济组织机构中,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主司企业行政事务,又称作司政、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那么,如果把个人看做是一家公司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是对自己这家公司全权负责的CEO,就像刘润老师自己在《人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这篇文章中描述的那样:
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 构建自己的协作关系
- 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 呵护自己的名声
- 把注意力投放到产出更高的地方
其实这样一种思路,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个体这一个整体概念广阔化。我们不再单单去考虑我这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是把自己延伸出去,用公司运营这个思维框架来分析个人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一来,许多商业上被人们熟知和应用的逻辑和套路,就可以被应用到个人的发展之中。
比如,什么是个人的“产品”?我觉得个人的产品就是自己的能力内核和通用技能的结合体,是可以给所服务的公司或者个人带来需求的满足的能力,是所在企业通过薪资购买来的相应的工作成果。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自己的现在能力和未来所服务的企业之间是否能够匹配,从而让自己能找到不足,查缺补漏,也能让自己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能力和收益的匹配。
总结
刘润老师这三句话: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
你所谓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让我在工作之中非常受用,引导着我向着更高目标不断冲刺,希望他们对你也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