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作者: 俺就是那只猫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07:14 被阅读20次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泰戈尔 《新月集》”

    1

    最近的很多公众号都在转载一个中国弃婴的故事。公众号文章里说这个“小女孩从中国弃婴到美国小公主蜕变”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这个女孩子被有爱的美国夫妇收养,成了养父母和一对哥哥的掌上明珠。爱治愈了她的伤痕,她明媚的笑容感染了读者。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文章评论里一边倒地赞叹不已,看来这样的正能量大家都很喜欢。

    网友留言获点赞最多的这位,在调侃中表达了十二分的羡慕忌妒恨。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这是普罗大众热爱的“狸猫换太子”或者“灰姑娘”的情节。因为贫穷、因为残疾、因为重病、因为不能传宗接代而被抛弃的孩子,突然就“时来运转”,在一个新的家庭里被接纳和宠爱,这的确是命运的眷顾,也颇戏剧化。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这个女孩即使不被抛弃,在原生家庭里只能享受物质和精神都称不上富裕的生活。

    她也许在勉强上完中学后辍学外出打工,也许早早结婚生子,也许再次成为“传宗接代”的牺牲品。至于她的一生,有没有被呵护和宠爱、有没有找到真正的幸福、有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没有自己的事业,又有几个人关注呢?

    如今她在养父母的家里,既享有家人的宠爱,又拥有了一些绝大部分中国孩子都享受不到的福利。例如,她可以享受即使美国公办中小学也会有的小班额和优秀师资。要知道,这可是中国的某些中产阶层竭尽全力也未必能轻易享有的。

    因此,虽然她并没有灰姑娘变成公主,她的养父母看上去也是美国很普通的工薪家庭。但是她被收养前后的状态,以及网友脑补的“柳暗花明”的命运,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2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美国家庭收养了二十多万名其它国家的孩子。据统计,每年有超过一万名的中国孩子被美国家庭领养。美国成了中国孤儿和弃婴的收养大国,中国则成了儿童收养的输出大国。

    美国健全的养老体系、完备的收养法律、健康的收养观念,给这些被命运冷落和遗弃的孩子重新创造了机会。

    相比较于美国国内收养费用的高昂和等待时间的漫长,以及随后可能产生的“生母问题”,美国家庭更倾向于收养其它国家的孩子,也包括来自地球另一端遥远国度的中国孩子。

    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仍有一定市场,而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身患疾病、天生残疾的婴儿,甚至是健全女婴被遗弃。

    美国家庭收养弃婴或孤儿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资助,更有免税的政策为收养家庭减轻负担。

    在美国,我经常见到一些家庭带着收养的残疾儿童出门,这些孩子看上去的确也得到了尊重和爱护,才能有乐观的心态。

    因为收养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孩子既不会为自己的收养身份而感到自卑,也不会因此而遭受歧视。健全的收养机制背后既有文化、制度的保障,也有专业的研究队伍支持。

    例如我读到的这本《被收养是什么样的感觉?》。它以19个被收养的男孩、女孩的自述方式分享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心路历程。他们的年龄跨度从8岁到16岁,有不同的身世,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同样被收养的背景。

    令我感到惊异的是,这些孩子都附有个人照片以及他们和收养家庭的合照,显然这些故事和陈述真实可信。

    他们每个人都讲述了什么时候以何种身份得知自己的被收养身份,讲述了在被收养的家庭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讲述了身边朋友和同学对他们被收养事实的反应,讲述了他们所面对的社交中的困惑和尴尬。同时,他们也分享了自己对收养家庭、亲生父母的看法以及期待。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倾听这些被收养孩子的心声,帮助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勇敢地、更好地去面对被收养的问题。

    这些孩子们慷慨的分享也给有同样收养经历的其他孩子们带去了的安慰和启发。

    我在国外一个网站上查到一系列谈论被收养问题的书籍。有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有写给父母看的。这些书籍自成系列又各有侧重,严谨科学又有针对性。

    https://creatingafamily.org/adoption/adoptionsuggestedbooks/

    这本书的作者,还提供了一个书单给面临收养问题的家庭和学校参考。

    3

    这就是我在美国感受到的: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时,总有专业的人士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来协助。

    虽然中国跟美国相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体系,中国的“收养文化”也没有美国那么丰富,但是中国也有被收养的孩子、也有其它教育的相关问题。

    中国存在着七十多万的孤儿或弃婴,因为孤儿弃婴的发现、报案、移送网络不够完善,民政福利机构只能收养其中的七分之一,大部分孩子仍然由其他亲属或者个人及民间机构抚养。

    我希望每次遇到类似的教育问题,我们都在查阅美国或其它国家的书籍、资料、网站,我们也需要有自成体系的一些解决办法。

    4

    时间倒退到2003年,我在北京颐和园见到形形色色的十几个老外,各自推着婴儿车列队在导游的引领下走过。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孩子都是中国面孔,有几个还有明显的唇腭裂。经询问得知,这些孩子来自美国不同地方的收养的家庭,正在中国进行一场“寻根之旅”。

    这个画面历经多年依然留在我的脑海。

    如今我在美国接触到了更多的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

    他们看起来幸福快乐,但大多已经改用英语为母语,成了名副其实的“香蕉人”。即便养父母心态开放,希望他们未来能有机会“寻根”,但是东西方不同的生长环境所造成的裂痕很难再抹平。不管制度如何完善、收养家庭如何爱护,他们将来仍会遭遇到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另一些极端情况也会发生在美国这个自由过分的国家。

    我所在的田纳西州今年就爆出了一位母亲枪杀了自己四个华裔收养孩子然后自杀的新闻。

    这个金钱至上的国度,还有一些收养的孩子被养父母私下转让和买卖。

    收养也要看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过上让人“泪目”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国家,走在通往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上,也正以有担当的大国强国的面孔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我们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哪怕他们失去父母,哪怕他们曾被遗弃,哪怕他们先天残疾,他们仍然是中华儿女,仍然是祖国的未来。

    依我看来,开放并审查民间收养机构、健全收养儿童的回访和保障体系、降低收养家庭的收养和抚养成本、培训优秀的收养家庭并形成网格化管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针对不同阅读对象编写辅助的书籍,从而有助不同人群系统地参考和解决收养中面对的问题。

    (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挑战002)为中国弃婴“泪目”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p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