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会有很多走村串户的生意人,弹棉花就是一种。
作者 2019年9月30日拍摄于新疆独库公路小龙池弹棉花老家叫弹棉絮。来老家的以江苏人居多,一般来两人。农户只有添棉被,办喜事,才会弹棉花。也有给旧棉被重新加工的,毕竟棉花要票,添置一床被子也不容易。
弹棉花要较大的场地,还有尘土飞扬,声音也大。我家弹棉花时要拆下房门门板,架在条凳上,形成一个棉被一般大的案板。
就棉被翻新要多一道工序,就是要把被子的纱拆掉,费时费力,还会吃灰。新的棉花就省了这倒工序了。
棉花是去籽棉,用包袱包裹着。从柜子中拿出来,就要称好。几斤重的被子,一般6斤呀,8斤呀不等。有时还会有10斤重的被子。没有盖叠被的习惯,也没有那么多被子,条件不许可。
棉花简单的去掉粘在上面的杂物,按照被子的大小铺在案板上。弹匠这时候带上口罩,拿起牛筋给弹花弓上弦、调紧。在腰上系上板带,背上插一根弯曲的竹子,弯曲的端头用绳子吊在弓背的重心处。这样省力。弹匠左手握住弓背,右手拿榔头敲击弓上的弦。
弓弦在弹花棰的敲击下,产生震动,发出嘡嘡的声响。当牛筋做的弓弦接触到棉花时,震动就会震开棉花的纤维,使棉花变得蓬松。这时的声音也就变得沉闷,接触棉花愈多,声音愈是沉闷而短促,于是,就能听到节奏感异常强烈的声响:“嘡~,嘡~,嘡~,噗~噗”。棉花弹得满天飞舞,弹花匠满头满身都是棉花。每当听见这种节奏,想都不用想,就是在弹棉花。
棉花弹得蓬松后,得各个部位厚薄均匀。按照棉被尺寸大小拿磨盘压紧。
弹花匠的磨盘,跟弹花棰一样,是用贵重木材做成。比如朴树,木材坚硬,纹理紧密,表面光滑。用手指触摸,像绸缎般丝滑。更高级的甚至檀木做成。
压好后,沿对角线拉上一跟红头绳(红色毛线),如果是喜被,还会用红头绳摆一个囍字,或者加上年号,偶尔也会用染色的棉花摆成一朵小花,以增添喜庆色彩。
这时,一人拿着像钓鱼的小杆子,头上有个小铁环,纱线从牵纱篾中穿过小铁环的小孔,把纱线甩到隔着棉被的另一人手中,反复多次,把纱线用很小的间隔,均匀压在棉花上,横、竖、斜压好。反过来重复上述动作。再用磨盘压实。我见到过,弹花匠赤脚站在磨盘上,用人的体重,慢慢压实。
弹花匠有一句民谣: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一种由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的传统手艺。现在棉被的材料已经很少用到棉花了,加上弹花的机械化,这门传统的手艺也就后继乏人了。
老家会种一点糯谷(糯谷去壳后在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已备过年酿酒,做年糕等用。糯谷的稻草细长,韧性大,是做草制品的首选。
由于这种稻草稀少,主要是种植少,产量也低,饭都不够吃,糯谷种植自然就少了。
这种稻草,我们叫糯杆,杆在这里就是稻草。糯杆稀少,质量好,加工也就繁复一些。一般用在箩筐上,挑稻谷的绳子,还有草鞋的编织上。油画《朱德的扁担》中箩筐上的绳子就是这种糯杆编成的草绳,也可能是麻绳,但是,麻绳贵,用的少。
冬天农田的活少,或者天气不好时,生产队就会安排槌杆,就是用棒槌在稻草杆上敲打。
我家老宅,在当时是少有的瓦房,厅堂也大,自然成了这种室内劳作的首选。
这种棒槌用硬木做成,比弹棉花的木棰大,木质就差了许多。一般是一个人左手拿着稻草,右手拿着棒槌,在石墩上敲打,一边敲打一边转动稻草,使之棰得均匀而又不伤着纤维。有时也会有两个男劳力,在石墩上相向而坐,其中一人一手拿着稻草,在其指挥下两人一上一下地敲打,有点像是打铁,但不如打铁费劲,也不用站着。
几对男人一边敲打着棒槌,声音或高或低,或急或缓。咚咚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一边轻松地聊着不咸不淡的话题。女人们有的纳着鞋底,有的奶着孩子,围坐在老宅门口。小孩子嬉闹着跑来跑去。那是老宅最热闹的时候。
捶打过的稻草纤维变得柔软,顺滑。下一步就可以用来纺绳,做草鞋。
纺绳机是一个木头架子,上部有三个能转动的曲轴,曲轴带有摇把。把纺绳机绑在条凳上固定。一人坐在条凳上,双手握住摇把使转动轴顺时针着圆周运动。三个人拿着棰好的稻草,各自绑在其中一个曲轴摇臂的端子上,边退边添加稻草,直止合适的长度。此时的三人留下两人。一人把三股纺好的稻草,在端部合在一起,绑在单个曲轴端部,另一人用一个带把的,锥部带三个槽的像榔头状的木质工具,卡在三股纺好的稻草中间。这时,操纵纺绳机是顺时针,操纵单个曲轴的是逆时针同时旋转,推动着拿榔头状工具的人向纺绳机处前进,一根三股的绳子就纺好了。纺成的草绳相当结实耐用。
草鞋,这个大家相当熟悉。记得我父亲在草鞋中添加过碎布条,可以增加草鞋的使用寿命。当然,也可以用麻,做成麻鞋,那就奢侈了。
第一章 涂家围子(上):1 2 3 4 5 6 第二章 涂家围子(下):1 2 3 4 5 6
第三章 搬迁到下赋策 :1 2 3 4 第四章 村野童趣(一):1 2 3 4 5 6
第五章 村野童趣(二):1 2 3 4 5 6 第六章村野童趣(三):1 2 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