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游乐山大佛
18年12月成都重庆一周行,其中订得乐山峨眉一日跟团游,于12月13日启程。凌晨5点50坐上旅行社接人的车,6点10分到达集合地。早6点半,自成都坐上开往乐山大佛景区的小巴车,大约1小时到达。
提前步入游船内,人数不足100人,船不立即出发,需等到9点。大多游客在一楼的船舱内坐着歇息,船轻微地晃动,让人有一种眩晕感。
闲不住的我走出密闭的休息室,眺望湖面、飞鸟和对岸,采撷片片风景。
船准时开动,游人们攀登到二楼,欣赏湖光山色。岸边的楼房倒映在水中。微风吹拂,湖面涟漪点点,船缓缓地行走。
临近乐山大佛。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自古至今的变化很大,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阶段是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属于古佛弥勒。我们现在常见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胖和尚就是布袋弥勒。
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天下太平。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又名“凌云大佛”,全称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此时大佛正在维修中,像穿了绿色的羽绒小袄。
乐山大佛高71米,神情肃穆,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临江而坐。
古人对乐山大佛有诗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
大佛左右两侧崖壁上,有两尊身高超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一起形成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船慢慢地蠕动,经过大佛前,掉个头,又缓缓地爬回。
乐山大佛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这么伟大的工程到底是谁的创举呢?
古时候,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脚下,水势凶猛,每经此处,往往船毁人亡。公元713年,在凌云山修行的海通和尚为减水势伤众,决定在山上凿一座大弥勒佛像,让他日夜临江而坐,镇定波涛,保佑苍生。
海通和尚,耗费半生,一衣一钵,足行千里,八方募化,历经艰辛,终募得一大笔钱,同时招集人工修凿。怎奈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财,就前来讨要。海通不畏强权,毅然拒绝,并斩钉截铁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郡守不信会有人敢挖出自己的眼珠,恼羞成怒地说:“那你就挖出来!”
海通盘腿坐定,一手端铜盘,一手剜出眼珠,并把放有自己眼珠的铜盘举到郡守眼前。郡守吓得失魂落魄,仓皇逃跑。海通舍己献身,感动着光大人民,但大佛刚修到肩部时,他就去世了,工程也因此而中断。
数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资助建,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造佛,同时朝廷赐麻盐税,工程进展加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时,章仇兼琼升任为户部尚书,举家迁往京城,工程再次停顿。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继续助建。
大佛历经90年才完工。
以下爬山而上可参观,船游只能看到大佛。
除了大佛之外,还有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是长500米的凌云栈道。右侧是唐代留下的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自栈道登至山顶,可观赏大佛头顶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远看去,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际上则是用一块块石镶嵌而成。
大佛右耳耳垂根儿内,有一条深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岩石凿成,而是用木柱作结构,然后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佛像成后,曾建有九层楼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时称“大佛阁”,但屡建屡毁。
大佛胸部有一个封闭的藏脏洞,内有废铁、破铅皮、砖头等。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大佛阁的纪事残碑。
乐山大佛有一套巧妙而隐秘的排水系统。古人诗曰:泉从古佛髻中流。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和18层均有横向排水沟;两耳背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正胸左侧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
这些水沟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风化。
红旗飘飘,飞鸟盘旋,万物生灵,国泰民安。
回去的途中,回头望,寻找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由三山相连。乌尤山是它的头,凌云山是它的身,龟城山的一部分是睡佛翘起的脚。(图中观察顺序是从右向左,依次是头、身和足。
睡佛全身长达4000多米,仰面朝天,轮廓清晰,安详地沉睡。而乐山大佛正好坐在睡佛的心胸位置。
回到岸边码头,再望乐山睡佛和湖面。
站在岸边吹吹风,多看两秒眼前风景。10点50上车,11点20多在峨眉山脚的饭店就餐。
峨眉山之行
12点左右,离开导游和跟团游的小巴车,在报国寺客运中心站乘车,前往峨眉山,历经两时的盘山公路,直达海拔2430米的雷洞坪车站。
报国寺,始建于明,清迁于此。海拔533米,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是入山的门户。内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时间紧,并未入内观看。(图来自网络)
万年寺位于自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处,海拔1020米,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地儿。报国寺有车到万年寺,但我们此行自报国寺车站直至50公里的雷洞坪,未能参观。
东晋,建普贤寺,唐宋均有所修建,明时改名为万年寺。现在的万年寺是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此地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图来自网络)
寺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无梁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和白水池。行愿殿里供奉寺中三宝:佛牙(象牙化石)、贝叶经和明代万历皇帝赐的御印。名茶——竹叶青便是寺内高僧创制。(图来自网络)
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又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峨眉县)江水流。
峨眉天下秀,气象起万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度超五岳。
一路上,绿树花草渐渐变为冰天雪地。近两点到达海拔2430米的雷洞坪车站,下了车,一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天寒地冻,走起来路来滑溜溜,寒气直往身体里钻。
跟随人流,转入卫生间,带上手套,给鞋子套上雨鞋和防滑脚垫。穿得长款羽绒服,且一直在走,一路上也不冷,不用租军大衣。
峨眉山,南北延伸,包括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山内低云、多雾、雨足。有植物3200多种,动物2300多种。
一说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缥缈如眉;一说山云鬓凝翠,如螓首蛾眉,细长美艳。是故此山取名峨眉。
大峨山是主峰,也即通常所说的峨眉山。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脚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
自雷洞坪至接引殿,步行1.5公里,踏过满是冰雪覆盖的石阶路,途中遇到猴子活动区。
峨眉山的猴子蛮横霸道,敢从游人手中夺食。手中尽量不要提袋子,那样猴子会认为里边有食物而抢。不要在猴子面前打开背包或袋子,那样猴子会以为你在拿食物给它。不要衣着鲜艳,最忌像猴屁股颜色的红色。不要吼叫,那样猴子会以为你要叫人打架。
要来游客吃剩的玉米棒,三下五除二地把棒子啃地干干净净,然后毫不客气地扔掉……
拿着行人给的矿泉水,动作熟练,像婴儿抱着奶壶喝奶一样喝个不停;
聪明的猴子就像贪吃的大孩子,接过游人手中的苹果,大口大口人模猴样地啃。
走了近50分钟,来到冰雪中的接引殿,周围松柏被冰冻,自是一派雪树银花的美。
接引殿,海拔2540米,始建于宋,明扩为寺后毁,清修复,后毁又建。殿侧建有索道,长1168米,只需5分钟,直达金顶的卧云庵。我们此行所乘的缆车是能容纳100人的大车厢,只几个座,大多数人站着。
跟随导游,入内,乘索道。
在车厢内俯看峨眉烟云缥渺,翠岚重叠,幻化奇纱,美轮美奂,身心净化,灵魂震撼。
走出车厢,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暖意融融,步行10分钟,前往金顶。
上下上下,台阶路,坡度较小。
继续向上攀登。
来到休息区,晒晒太阳,赏景拍照。
风平浪静的天空里,月亮和太阳同在。
风吹起,树落雪,人舞动。
到达海拔3079米的金顶,抬头往上看,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前方。它是峨眉山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
金顶寺庙和景点最集中。来此敬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人很多,炉内香火鼎盛。
友请来两烛三香。
一般左手拿香,右手拿烛。自己请的香用自己请的蜡点。烛是灯供,即用光明供养佛菩萨。点燃佛前灯,熄灭烦恼焰。香、水、花和果都可供养佛菩萨。香能通佛,告知心意。
礼佛烧香以三支就好(香,三支为自己,六支为两代人,九支为三代人,十三是极致,代表功德圆满)。第一柱供养佛(插香时放中间),第二柱供养法(插在右),第三柱供养僧(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持香,高过头等作揖。接着插香,然后三叩头。
沿着有10级,宽18米、长108米的朝拜大道向上攀登。大路两边分别由10对大象拱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路途。拾级而上,到达金顶,日光照耀,风不止息。
大道向阳处,毫无积雪,背阴处,积雪覆盖。
普贤像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
“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十大行愿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众生。
十方普贤菩萨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
普贤的十头像,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圣像内是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入内拜,四周汉白玉雕佛像围绕。
普贤为第八王子“泯图”时,在宝藏佛前发愿修菩萨行救度众生,修行而使不净世界庄严清净。同时教化无量的菩萨心地清净,趣向大乘佛法。宝藏佛为其将“泯图”改为“普贤”,圆满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我们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皆依此佛而发心成道。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是释迦摩尼佛的二胁士(佛左右协助弘法的人)。文殊是左胁侍,代表智慧。普贤是右胁侍,代表行愿。由此可见,如来教法,行解并进,定慧双修。阿弥陀佛、普贤和文殊并称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不同于西方三圣。后者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两位协助者——右侧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左侧大智大慧的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曾立大愿,建西方净土,度无边众生,为大乘佛教广为弘扬。
华藏寺位于十方普陀像后方,是峨眉山最高的寺庙,始建于东汉。
华藏寺有三殿,最高殿是普贤殿,明朝所建,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别名“金顶”,于是寺所在的山峰也称为“金顶”。如今的华藏寺是近年复建,是中国最大的金殿。
寺内供奉着华严三圣。佛教以右为上,殿有三门,左进右出。女迈右脚,男迈左脚,需跨过门槛,不能踩踏。而且最好不要走中间的门,那是出家人进出的空门。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叩头拜三拜,先拜释迦牟尼佛,然后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也可以三佛齐拜,心中默默祈祷所愿成真。
华藏寺左侧有卧云庵,可供食宿,右侧正在施工中。
继续前行,来到任意山崖边,只见绝壁凌空,云雾似海。
舍生崖位于华藏寺左前方,是观看佛光最好的地方。每当天朗气清,下午两三点左右,在此俯身下望,有时能看到五彩光环浮于云际。
今日佛光普照,也愿日日照耀。
而在没有月光的晴天夜晚,有时会出现荧荧火光,忽明忽暗,大小不一,这就是圣灯。峨眉山昼有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山都被光明普照,于是佛教也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此行的遗憾之一便是未见圣灯。
追过佛光,回到华藏寺门前附近集合,听导游讲解。之后,上楼,右行,探云海。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齐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6世纪,四川成为中国佛教禅宗中心。8世纪,全山禅宗一统。宋太祖派曾僧团去印度访问。归来,僧人在峨眉山建佛寺,译经传法,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普贤菩萨遍体贴金,骑六牙白象,供奉于万年寺。自此,峨眉山便以“普贤道场”扬名。
云如雪,洁白无瑕;如棉,柔软美妙;如糖,甜蜜诱人;如海,浩瀚无垠;如雾,虚无缥缈……
此行很幸运,所到之处,满眼都是云海,而且几乎一路上都能看到佛光。
一见云海,便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所有烦恼全抛开。
云海无边,云烟缥缈。
云海藏古刹,人间变仙境。
绵绵长飘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雪是一家。
我在哪儿,云在哪;云在哪儿,我在哪。仿佛伸手能够到,贴脸可感触。
云海茫茫,烟雾渺渺。
与金顶相邻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顶上原有寺庙,但已毁。现恢复的万佛阁,雄伟庄严、金碧辉煌。
因某种原因,金顶到万佛顶的轨道观光车暂时关闭,步行危险,景区封闭,只能在金顶对其遥望。
远看万佛顶,好像云海中的小岛。
自此回头,一路向左,奔着下山索道而去。
近看云雾,为奇峰异草穿上层层薄纱,颇有一番神秘感和朦胧美。
雪花开满枝头,忽闻梅花香。
雪覆草丛,为其加衣。
被雪覆盖的一簇簇,像一株株白色的“狗尾巴草”随风摇摆。
树上结满了层层霜花。
一半晴,一半暖;一半阴,一半雪。
来到索道口,乘车下山。
坐到接引殿,然后步行走到雷洞坪。
峨眉山除了是佛教圣地外,也是武术之地。
峨眉武术起源于先秦,创始人是战国的武师司徒玄空。他因模仿山上白猿形态而创造了白猿剑法与白猿通臂拳。成型于南宋,开创峨眉派的是白云禅师,明末白眉道人创白眉拳。
峨眉山还出名茶,这里的得到高僧均会制茶烹茶。竹叶青”、“峨眉雪芽”等是精品。
下车的路更滑,小心行走。
为同团的游客拍照留念。
儿子搀扶着父亲,大人搀扶着孩子,丈夫搀扶着妻子。
猴群散去,各自回家。
独自走在雪里,听雪界的声音。
近4点50到雷洞坪车站,然后坐上5点的末班车,行驶近2时到报国寺车站,再坐小巴车,20点30左右到达成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