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居峨眉山。
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之道场也。浓郁的佛道文化已成为峨眉历史文化之主也。辖内名胜古迹虽多,但吸引我的是那壮丽的山河以及生生不息的人文景观。
对于峨眉,来源于金庸先生笔下《倚天屠龙》之峨眉,最为深刻。历代名人墨客为之倾倒,李白之《登峨眉山》“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即有峨眉山峦之美,又恰如修道成仙之术也。
对我而言,试登峨眉,宜于山河景色美。吾,与在人间。在天地间探寻天地之奥妙,景色之感悟。而吾之渺小,不足与之谓谋。正如“为己活,得于一隅;于侪活,存吾于以世。”为探寻思酿于天地间,得其囊而行于山峦之侧也。
景
山叶屏翠,山峦叠宕,溪流随时而下,得于一山隅。
一路向前,山林植被茂盛而立,叶体葱绿,针叶林与阔叶林层次分明有度。山势起伏跌宕多姿,山道修长,行人时而闲疏时而匆忙,飘忽不定,我慢心前行,遥望山巅,于然不见穹顶佛光。我怀着虔诚之心潜行,净心临听山间之鸟鸣,山涧之溪音,山巅之风云声。无须骄躁,放慢脚步,察言观色与山林间,细品山林之秀色,增添心镜之豁达。
捕山间之灵物,尝山间之溪水,得一方之给予。
云
顺着山势,眺望远方来时的路,山腰处,忽见一农家,一点云烟虽是渺茫,足以点燃内心的宁静。虽是山林,依然分外妖娆。山体起伏,云雾缭绕,活跃地山峦歌跳,无须律动,自由地滑翔着舞步在穹顶之上,或是狂噪,或是动情,一眼望去,尽是欣喜,云雾又飘忽不定,飘渺般浮于山穹,腾于天际,潜至山底,时而梦幻,时而感叹。曾为之向往,而今为之动容。
天空灰茫一片,在细风里逐而减散,我不知是佛光赋予的恩赐,还是归功于我的虔诚。以心相融,赋予情感的灵魂,在茫茫的大山深处。这里总是一片祥和,安宁清新,多想在这里多多停留,化时间为食粮,张弛有度,静静地在脑海里浮现。或许我在书中的世界里早已见过你,不曾想在现实的世界见到你,不快不慢,手中的余热尚未散去,我将牵着你的灵魂前行。
佛
带着一颗修行心去追寻内心的宁静,在都市里生活日久,每天忙碌的工作,情感的骄躁,让自己更为孤僻。想悄然离去,独自一在苍凉的角落追寻自己的温度,对我而言,平淡或许是常态,一段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道不清,言不明。一个眼神,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仿佛是前世遗留的暗示一般。只为相逢,倾尽一生时光。
放下情感的裹囊,我向往山林,傲视天地,不作世俗空间的挣扎。无数次走在茫茫深山里,独留几天,减少一丝骄躁,减轻一丝忧虑,排解心中的恐惧,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寻求一份豁达。心存感激,我没有五百年的时光,无法苦苦等待心爱的姑娘。遇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过着不同的生活,享受着不同的爱恨情仇,总想问最终我会遇上谁。也许是佛,遇到后转身,再离开,这是万古不变的轮回,任佛也改变不了。带着一份虔诚的心去寻找答案,或许是慰藉吧。
一次次在佛前朝拜,双手合十祈祷,希望得到佛的指示。已经遇见的,正在遇见的,将来会遇见的……,我们擦肩而过到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停的相逢又不断的离去,正如轮回般反反复复,看似没有结果,命运却最终告诉我们答案。世间所有的相遇,皆有因由。就像佛家讲,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背夫逐渐消失,但在祖国的南方,北方,都市,乡村,背夫只是改变了模样,或许你没见过峨眉山的挑山工,当你遇见时,请你可以行一个注目礼,这是向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致礼。也是对自己的致礼。
但在城市,在乡村,依旧看到背夫精神,依旧可以背夫的背影。正如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最初是从挑货郎开始。那是在八十年代末,那是的我尚未出生,父亲每天一副扁担,两个箩筐,脚上穿着解放鞋,佝偻着身体,一只拐杖,一边艰难前行一边叫喊着“收鸡蛋,卖火柴…”。每天几十公里的山路,就这样撑起了整个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家有了一辆自行车,一辆摩托车,第一辆三轮摩托车,和第一辆越野车… …。
而今父亲不在挑起扁担,沿路叫卖着,换成一辆三轮摩托车,一杆秤,几捆编织袋,早出晚归,十分地辛劳。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因为职业的变换而放弃,依旧保持着父亲的秉性实现自己的梦想。精神不倒,勇敢地坚持在路上。
不管是都市,还是乡村,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背夫也改变了模样,但背夫精神依旧尚存。而今想来,我们何曾不是生活的背夫!坐在办公里,背负着父母的年迈,子女的教育,领导的责备,自己那些似乎不切实际的梦想,只是我们背的东西不同而已。
其实我们都是背夫,正是有了背夫精神,背负着目标和希望,背负着小我和家国的中国人,无不是负重前行,如背夫一般坚韧攀登。正如有了背夫,当我到达山顶时,我们才能看到更好的风景,俯瞰更好的山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