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写,不仅笔下生疏,心里也忐忑不安。
今天刷书的内容是《个人形成论》第6章,个人形成意味着什么?
今天打卡主题是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很绕的一个主题。
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扰,解决了一个烦恼,就会有另外一个烦恼纷踏而至;而另一些人看起来无忧无虑,但当他们安静下来,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们却很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记得多年以前有一个团体课上,一个一帆风顺的女孩突然垂泪,他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真正的活过。
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实为不易。
还记得有一次心理课上,老师提问大家:“你是谁?”
“我是中国人”
“我是男人”
“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好儿子”……
然后老师又问:“去掉这些身份,你知道你自己是谁吗?”
一时间,全场哑然。
去掉我们外在的身份角色,你还能说得清楚,你的独特的人格吗?
那你用20个词来形容自己,是否真的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你的特点。
探索自己,是一辈子的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在做事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静静的体验中,发现自我。
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这几年这句话非常流行。我也常常想:真实的自己什么样?怎样做真实的自己?
有的人在高铁上霸座,有的人在网络上无下限爆炒,这就是做自己吗?
我认为这绝不是真实的自己,只是放纵了的本我,误以为情绪的本能就是真实的自我本身。
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自我是能够在本能和社会规则之间,选择对自己最有益的方式,同时也是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的自我。
怎样做真实的自我?有4种途径可以去尝试。
不要怕麻烦,对经验保持开放。
当我们怕麻烦的时候,会惯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对待眼前发生的事情。那些抽象的、固定的模式,能够让我们迅速作出判断,节省时间和精力。然而这种判断并非基于对真实感觉的反应,而是我们形成的防御模式。这让我们越来越僵化,离现实的情境越来越远。
活在当下,放下评判,去感受真实的体验,经过自己的情感反应,去了解外部发生了什么,觉察内部的冲突,以一种更去适应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信任自己的有机体。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就是在这样的经历当中我们渐渐的丧失了对自己身体感觉的信任。
记得我没有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焦虑。只是觉得外部的事物总是让我看不顺眼。当身体发抖,呼吸急促的时候,你从来没有把它跟情绪连到一起。
而当我越来越信任自己身体感觉的时候,就会发现情绪给我一个信号,让我感觉到,在环境当中发生了些什么,而从我的能力出发,最适宜的反应是什么,这种判断要调动全部的感觉和意识,要照顾到满足即时的需求,也要满足长远的需求 。
依赖内在评价源,对自己负责。
不能做自我的人,是爱抱怨的人,他们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习惯于让别人来主宰他们的生活,对这种生活尽管不满意,但是改变对他们来说更具风险。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依赖于外部别人的看法,想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活得战战兢兢,精疲力尽。
而真正的做自我,是不再关注于别人的看法,不再依赖别人的标准生活,不再依赖别人为他作出决定和选择。他们作出决定的标准是:“我的生活方式是否真正令我满意,这生活能否表达真正的自我?”
成为过程的意志。
不再执着于目标,而更享受过程当中的一切体验。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当做是人生当中难得的经验,去接纳那些不确定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