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穀旦于逝,越以畿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摘自《诗经•陈风•东门之枌》
译文:美好清晨择吉日,去往南方原野。不再搓捻麻线绳,街市之中仍舞蹈。美好清晨要出发,因此会聚共前行。看你犹如锦葵花,送我花椒枝一把。穀旦:吉日。穀,好,善;旦,日。
《东门之枌》是古陈国一首抒情的山歌,它的内容本身就是男女间对唱的山歌。古时候,陈国盛行巫风,臣民能歌善舞。在聚会的时候,青年男女假借歌舞的名目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即常常通过对唱山歌的方式互诉爱慕之情。古陈国的风俗一直延续了下来。而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继续地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
采自网络"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一句中的"穀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间,类似于后世所说的"良辰"。而"南方之原",不应是一个普通的地点,是与"穀旦"相对应的"南方高平之原",算是一个"吉祥之地"。陈国的古风相对各地来说保存得比较完好。所以在"穀旦"这样一个适合祭祀狂欢的良辰吉日,人们欢聚一堂,祭祀很多事情,像祈祷丰收的火把节、腊日节等。
我们继续把目光投入到陕北,当地有句民谣,叫做“三月三,唱大戏”。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这一天要在瑶池开蟠桃会大宴各路神仙。因此,在陕北,只要有娘娘庙的村庄,每年都要举办庙会。当然不一定都是在“三月三”,但庙会确多是在春季,春暖花开,农事相对空闲的时间里举行。旧时的庙会主要是祭奉神灵,抽签问卦,求医问药,拜佛许愿等活动。庙会期间,还请戏班子来搭台唱戏。这让我想起了兰溪市水亭畲族自治乡的“三月三”的活动。其中长桌宴是畲族乡用来招待宾客的一种民族礼仪,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桌子板凳一张连着一张似一条长龙,桌旁坐满了当地村民及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各地嘉宾。
建国后,这种庙会活动随着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逐渐消失了,但三月三唱大戏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且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文艺团体举行的戏曲汇演和送戏下乡活动。
陈水河整理于2023元月4日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