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关于题目的几点。
1.首先回避型依恋,只是一段时间内的一个状态,当一个回避内心被动摇时,是会转入焦虑型依恋的,而且回避型依恋的主动倾诉少的可怜,所以在知乎上,你很难知道回避到底在回避什么,大把的只能告诉你概念,成因,但不能说出深层的东西,这东西根本没用,这就相当于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然后你在旁边喋喋不休的说,你要好好学习一样。
2.适合这词,其实就代表了权衡利弊,也就是性价比,这对于感情这件事情,简直就是个灾难,当你把对方衡量,比对,心里盘算来,盘算去,患得患失时,感情会把你折磨的死去活来,因为终究是无法平衡的,如果你爱对方,对方是谁,有没有回应,变得超级重要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希望对方更爱你而已,而你爱对方,只是一块敲门砖,你只是需要有个人在意和关心。
3.回避和渣,其实是很难分的,最经典的,渣的分手方式,和回避的距离感,和渣在操作上是类似的,但在心理层面上,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一个量级,介于在知乎上,收到的私信来说,请好好考虑下,对方不回微信,不接电话,大部分你遇到了渣,不是遇到了回避,在扣屎盆子之前,请擦亮自己的眼睛,回避懒得接这个锅。
说一下其他两个类型,安全型和焦虑型。
1.安全型很少的,就算有,也只是精英主义的拥护者,不管是遇到焦虑,还是遇到回避,风吹草动一旦超过了自己的边界,安全就会退缩,抽身走人的,也会采用回避的方式去处理分手,(反正回避总是背锅,也够倒霉),所以安全型,你和他折腾不了,你一折腾,人家也不吃这套,回避遇到安全,或许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到不了深层次的那部分,也就那样,因为安全型本身就是杯温开水。
2.活跃在知乎上的,大部分就是焦虑型了,对于焦虑来说,遇到回避,薅不动是常有的事情,好在焦虑伤的快,也好的快,但遇到焦虑的回避,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回避被焦虑带到触动心绪的那个阶段时,焦虑时时刻刻的紧逼,压迫性的申讨,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对回避来说是莫大的灾难,过的去这个坎儿,回避还可以恢复起来,过不去这个坎儿,回避就会整个内缩,全面崩溃。
3.虽然知乎上真正的回避不多,但回避在遇到喜欢的人时,所产生的个人经验关联,在自我的意识习惯中,所体会到的,需要自己厘清和辨别,对方的关心和追问,究竟是出于关心,还是出于控制,对方的一点疏漏,回避也需要时时刻刻,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自我对于恐惧,忽视的过度解读,什么是对方的粗心大意或者考虑不周,如果回避做不到内省,焦虑做不到克制一下自己,那还是各找各妈的好,别祸祸对方,毕竟会伤的挺严重的。
最后说下,回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来选择在一起。
1.在感情观念中,立场比较坚定的,这种坚定,不是非得每日三餐的定点问候,也不必非是每天早安晚安的,单纯的就是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认定了彼此,不管对方变化如何,不管对方在成长过程中的起伏,是非对错,就是坚定了要走下去的人,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失恋或者分手对于其他类型来说,代表着暂时性的受挫,一旦过渡成功,又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但回避这方面的能力真的是差极了,他们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永远在这个循环里自我折磨,而一旦进到回避的安全屋里,也会被回避所认定,这种认定,通常是很认真,很坚定的。
2.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要有个共同成长的意识,而不是互相消耗,不管是什么类型,在消耗彼此这件事情上所犯的错误越少,得到的结果就越趋于积极的回馈,如果焦虑失控,攻击回避,就会爆发互相的埋怨和愤怒,如果回避内缩了,就更容易引起焦虑不可自拔的报复性占有欲,这些都需要双方的恋爱观,是比较理性的,即有什么毛病,讲出来,有天大的事儿,说出来,不管是焦虑,还是回避,这是恋爱过程中非常必须的一个责任,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意识,早散早开心,成人世界里,就是这样,你疼归疼,伤心归伤心,责任要尽,该做的事情要做,该说的话要彻底的表达,不是一到了爱情这里,就变成了谁拯救谁,谁牺牲了谁,这属于恶劣的捧杀,尽早捋顺自己在恋爱中的义务。
3.如果在感情这件事情上,得失心过重,切记还是要远离回避,一个呢,先天性的回避对于这类人挺敏感的,死缠烂打可能没什么用,一个呢,对自己也不友好,要是成功觉醒回避,皆大欢喜,要是失败了,就是知乎这一片哀嚎,回避背着黑锅,只能在漩涡里自我挣扎,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请放过回避,感情这种事儿,双方有必要的责任,但没有必须爱谁的义务,失败率挺高的,都是成年人,愿赌服输,不然回家抱着妈妈的奶瓶,别出门。
4.在恋爱过程中,不那么大惊大喜的,有相对平稳的性情的人,对回避来说,可能比较安全,因为可预测则可控制自己的回应机制,今天高兴的上了天,明天看见家里的蟑螂就能拆家的,回避会很害怕,哪怕是简单平凡庸俗的普通人,只要可预测,不那么风云变幻迅速的,经过年长日久,回避慢慢自己会适应和调整自己,去对应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对于自己未知的东西,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回避,出于对未知事物的不安全感,会逼迫自己去主动学习对于感情里自己不了解的那部分,大悲大喜,浪漫至极,大富大贵,甚至和自己的物质经济条件差距太大的人,回避是懒得碰的,所以回避就是大概率会选择平凡生活,或者和自己本身的生活习惯类似的人,因为这样,对于回避来说,可以减少回避自己的焦虑和内耗,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啰嗦几句。
1.那些喜冲冲撩了自己,又急冲冲的跑的无影无踪的,请自行甄别下,可能是焦虑而不是回避,焦虑在初期就这样,开开心心喜欢上一个人,得到了,没什么意思了,开开心心还会喜欢下一个人,当然,你也可能遇到了渣渣,回避背锅不要紧,反正发声的回避也比较少,不怎么在乎,但伤害了自己,还不知道个中原因,这有些对不住自己。
2.关于挽回,任何类型,哪怕是安全,焦虑,面对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分手的原因,由于恋爱文化的某些黑暗共识,都会采用冷暴力分手,失联,消息沉入大海的这种回避方式来应对,请擦亮自己的眼睛,同时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这和回避不是 一回事儿,这只是个逃避责任的社交手段罢了。
3.焦虑在拿不下回避时,会愤怒,失控,夜里不睡刷知乎,把回避分析的渣渣都不剩下,会搜索关于回避的种种痕迹,当这些成为执念时,要提醒自己,这是不甘心和执念罢了,并非出于爱,征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回避不是不可以爱,但回避也不需要焦虑像圣母一样去奶自己,这是个极大的反差,回避是一种意识习惯,不是脑子有毛病,不是恋爱观畸形,不是精神有错乱,仅仅是一种受过伤的普通人,不是趴在感情里这点蝇头小利上面的苍蝇,恰恰相反,回避在遇到对自己更好的人时,内疚伤心难过痛苦的反而是自己,就相当于在这一点上,回避背叛了自己一样,这一点,我其他回答里,有详细说过,很微妙很微妙的一种,请自己翻看。
4.依恋类型也就是简单的标签化一下而已,不要那么当真,一个人的人品端正,恋爱观没有黑暗心理,无论他是焦虑,还是回避,或者是安全,大概率上,都不会让你摔的可惨,一个人把你伤的过于重,心理原因固然占据一部分,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决定了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他本身选择了这种做法,选择了这种生活以及对待恋人的方式,是他的选择决定了他成为了什么样的人,不要怨天怼地,鬼哭狼嚎的整天缺爱,缺这缺那,感情呢,如果不能创造点什么,只能消耗彼此,那还爱什么。
5.犯罪心理中,有个案例,一个是从小在父母极其不人道的虐待下长大,当他被抓时,他说在实际案例中,被虐待的儿童,暴力犯罪的比例很多,Hotch大叔回答到,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但他选择了做警察,而不是做罪犯,还有一个案例,是在犯罪现场调查中,一个高智商罪犯以自己的特别的基因做辩护,说拥有这样的基因,就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所以在法庭上自我辩护,自己的杀人冲动有生理基础,法官应该考虑这一点,但同样的,在警察阵营中,一个拥有同样基因的调查员,选择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用去帮助受害人调查真相来舒缓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到处杀人。
6.我只是想说明,生活中健健康康的长大的人极其少,少到不存在,都是一群歪歪扭扭长大的可怜虫,能够互相取暖互相爱,是一件了不起,超越消费主义,精英主义的种种陷阱的事情,爱与被爱是人的本能,也是生活的真相,与其在知乎上撕逼的轰轰烈烈,不如多给自己关心的人打个电话,诉说恋爱的失败,婚姻的不幸,总的来说,是讨巧的,因为这些最容易被发现,也确实存在,但比起这个,发现爱和可以传递爱,坚定爱,才是可称赞的事情。
以上,爱听不听,爱信不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