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年93了,经常拿东忘西,有时候甚至吃饭都不知道吃的是早饭还是午饭,聊天也如这个年纪的老人一样,周而复始,一遍一遍重复之前的话题。
最近一个亲戚过来看奶奶,聊天时说到他已搬到县城,老家拆迁了。“回老家看看”就成了近一段时间奶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奶奶从我出生的前一天就进城开始照顾我,我上小学了,又开始照顾弟弟。一开始,每年都要回老家住段时间,农忙时烧饭,重点小菜。爷爷去世后,就暑假回家看看,和老邻居聊聊天。渐渐地,年纪大了,地也种不动了,回的就少了。自从叔叔去世,其他的几个叔叔和姑姑也都搬到县城,爸爸担心老人睹物思人,也就很少带奶奶回老家了。奶奶寂寞了,就带她去几个老姐妹家逛一逛,或是接了姨奶奶们来家里住两天。每次,奶奶都会因老姐妹重逢的喜悦而忘记回老家的话题,但是最近却非常坚持。姑姑告诉她,“回去也没用!啥都没有了,都拆了!” 但是奶奶依然固执地说,“屋拆了,地还在那儿,那是我的老根儿。我就是想回去看看!”
周日,天气晴朗而凉爽,我们便决定带着奶奶回老家看一看。出门前,奶奶的鞋子换了一双又一双,上衣准备了三套。一路上,奶奶都在找方向。“这是向东走的吗?回老家要往西走。” “这就是往西走的。” “哎,年纪大了,找不到家咯。” “这是南吗?” “这是西。” “你多大,我就来了多少年了。你那时候那么小,走到哪都要抱。现在都能开车带我出去玩了。”
拐进进村的路,远远的,奶奶就开始说,“这是十队的地” “这是东湖” “这是大渠”
姑姑开始赞同或纠正“是啊”“不是,这是十一队”“就是啊”
我开始调侃“果然一回家,奶奶就认得方向了呀”
尽管一早姑姑就给奶奶打了预防针,“什么都没有了。你不要伤心。大家都搬走了。”
到了现场,不只奶奶,我都止不住的伤心。原本的村庄,现在变成了一片空地,没有低矮却牢固的瓦房,没有已长得郁郁葱葱的杨树,没有虽小却荡漾着微波,回荡着鸭鸣的小河... ... 远处的田地边,或三或两的聚集着简易工棚一样的小屋,这是还没有离开的人家等待新居的暂时居所,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已在镇区或城里买房。他们如我一般,会追忆童年在老家的美好回忆,会感叹如今的孩子无法再体会到清澈溪流、青翠嫩草和乡村动物园所带来的质朴自然的快乐。但是,对于拆迁一事,这些人却并无太大伤感。毕竟,现在还常年在老家生活的年轻人已不多。大多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每天在大城市里穿梭,忙的喘口气都要抽空而为,谁还会关心老家到底还是不是曾经的样子?
奶奶坐在车里,很安静,没有进村时辨认土地的笃定,也没有如我一般对消失的记忆中的种种的惋惜,甚至没有下车去看看姑姑指给她的标志——变压器(奶奶家就在变压器附近,变压器目前是唯一存在的标志物),去旁边走一走,拍一张留念的照片。拆迁后的空地上已长起了一片片的青草。路还是那条路,滚动的车轮在路上碾起阵阵尘土。在这阵阵尘土中,我们回到奶奶心心念念的老家,又在这一阵阵的尘土中离开了她心中的根。奶奶什么都没有说,只有姑姑的孙子说了一句“太太哭了”。
(写于2018.9.6,有感而发,尚未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