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警惕碎片化10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06:32 被阅读0次
读书:警惕碎片化10

宏观理论为微观研究指明方向。理论体系在日常微观研究活动中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没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微观研究无异于盲人摸象。

恩格斯说过:“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读书:警惕碎片化10

在史学研究中,宏观理论与体系框架是驾驭史料的工具,有助于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背后洞察出事物的本质规律。钱乘旦指出:学者有了理论体系才有对史料的选择,才有对历史的梳理与书写。因为史料本身是碎片的,是散乱的,需要历史学家去收集、整理,并把散乱的史料整合起来,让它们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当下信息爆炸、资料碎片化的时代,掌握正确、合宜的理论比任何时代都迫切重要。因为随着史学工作者们研究历史的客观条件大大地得到提升,人们获取史料的难度极大地降低。在史料同等获取的条件下,史家之间水平的高下更多取决于双方的理论高度与功力水平。

但是,我们不能将重视理论视为一切以理论为中心,更不能在不顾史实的前提下,用理论观点剪裁史料、史实。“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理论不是万能的,历史研究中同样不能以理论为旨归。而要根据实际的史实状况,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能动地运用理论。

(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治史技艺

历史学家是认识与解释历史的主体,历史认识是历史学者在研究史料基础上的主体重构,历史研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活着的人与逝去的人、事之间复杂的交流互动。一名历史学家永远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思想水平与感受能力去解析历史。

换言之,历史学者对历史的理解与阐释,是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历史事件之作为事实,其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别,但是历史学作为对史实的理解和阐释则有高下之别,它是以史家本人思想与感受能力的水平为转移的。”

所以历史学工作者不能总是埋头于故纸堆中做盲目的考据工作,还要时刻进行反思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的治史功力与技艺。客观世界是复杂、变化且多元的,历史学者若要理解客观历史世界,必须从其复杂性、多元性、变化性着手,以发挥学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因为历史本体是复杂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它、接触它,才有可能认识它的复杂全貌。历史本体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惯性,所以我们能够间接地通过今日的生活经历来体悟昨日的事物变化。

相关文章

  • 读书:警惕碎片化10

    宏观理论为微观研究指明方向。理论体系在日常微观研究活动中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没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微观研究无异于盲人...

  • 读书:警惕碎片化11

    史家陈寅恪就善于此道,他“从历史中寻一个与现实极为相似的史实加以发明,因为只有找到与现实相应同时也与个人经历和情感...

  • 读书:警惕碎片化4

    在历史研究中,断代史是通代整体史的部分,区域史是国家全域史的部分。断代史与通代整体史是密切相关的,每个断代史都是通...

  • 读书:警惕碎片化6

    社会史研究资料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扩充,人们研究历史的史料来源再也不仅仅是正史与文集了,碑刻资料、口述史料、田野调查等...

  • 读书:警惕碎片化1

    当前历史学界尤其是新兴社会史领域存在较为严重的碎片化风险,不少学者见孤木以之为森林,拾芝麻以之为珠玑,把细枝末节看...

  • 读书:警惕碎片化7

    历史学家们深谙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傅...

  • 读书:警惕碎片化8

    我们在进行具体史学研究的时候,要避免就事论事,要将研究对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时空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国家...

  • 读书:警惕碎片化2

    很多碎片化研究的特征之一就是缺乏问题意识,将研究零碎史料作为终极目标,这其实严重背离了史学研究的宗旨。史学工作者需...

  • 读书:警惕碎片化3

    非细碎的个案研究,都是以“见微知著”与“以小见大”为特征,以回应整体历史所关切的学术问题为旨趣。换言之,具体个案研...

  • 读书:警惕碎片化5

    我们需要处理好碎片与整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整体研究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碎片研究之上,普遍性的规律与事物本质是通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警惕碎片化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ib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