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宏观调控与改革
"很多经济问题是宏观经济调控不能解决的,比如说国内的社会阶层凝固化问题。"厉以宁解释,社会阶层凝固化或叫做"职业世袭制",比如农民工的孩子是农民工,问题长期存在就会导致社会僵化,而这个问题就不是宏观经济调控能解决的。
厉以宁还举例说,中国长期存在着"投资冲动怪圈"的现象,地方政府希望加速发展,要求增加投资,增加信贷,然后信贷扩张,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也来临。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减少投资,减少信贷,于是通货膨胀虽被抑制,但地方政府却深感困难,因为财政收入下降,GDP增长率下降,就业 压力增大了。中央政府不得已就再次启动外生力量,刺激经济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外贸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速回落明显,而消费需求则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成为经济的“稳定器”。
今年以来,消费需求增长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保持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多。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增速基本稳定,农村消费明显放缓;传统消费增速稳中略降,新型消费增速大幅回落;增势较好的主要是汽车及房地产相关消费。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将继续显现,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高基数、缺创新、客户体验问题增多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型消费的增长动能,不过与传统消费相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耐用品消费汽车、住房相关消费更多受益于政策效应,仍缺乏持久的内生增长动力。面对今年较大的增长压力,应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增收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