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以创新为驱动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全新使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加快创新教育发展的对策探索,推进创新教育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性教育机构不断举办全球性的教育论坛,就21世纪应当培育哪方面素养的人进行探讨,各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21世纪更需要创造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我们不难看到,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综合能力强、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6岁是人一生中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是尤为重要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品质。为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重视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提供多种多样的路径,丰富与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以多种方式刺激与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促幼儿在游戏环境中大胆表现自我获其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
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正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中孕育,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虞永平教师指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活动,对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幼儿期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他们不受规则、规律的约束也不受客观情绪的束缚,而游戏作为游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可以获得动作、思维、创造力等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我园情况,抓住这一契机,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幼儿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是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良好的环境创设应该是自由、自主、开发,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并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探索的欲望,激发其创造力。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创造力”“游戏环境”两个视角去进行阐释:
(一)关于“创造力”
第一,创造力的概念、内涵与核心观点创造力(Creativity)也称“创造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②属于创新的性质。《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将其概括为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个人立足于社会基础上并实现其个人价值所必需的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从创造力的本质看。它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有关专家认为,创造力除了认知因素以外,还包括人格特征。所谓人格特征是指创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特征。从脑科学最新成果看。创造力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乃至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高度统一的产物。从以上的理解和定义来看,创造力是与生俱来、因人而异。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是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源泉。创造力也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新的问题或新的机会的时候能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和评价问题,从而识别出可行的方案。
第二,国内外关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研究现状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推进着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统治者必有才有德,要具备各种实用的知识、深明事理。为此,他提出“知即美德”这一重要伦理命题及“苏格拉底法”。他还认为师生对话方法不是教师的灌输,应是建立在与幼儿共同讨论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外教育学者从这一时期就已经开始关注幼儿智慧、勇敢、道德、自由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到了思维训练、天性及创新等内容。也有了用改变教育来治理国家的思想。在我国,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墨子批评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认为应该“善述善作”,对古代的好东西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墨子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创造、继承、发展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应有所作为,这是很有创造精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