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枫物语: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狄金森
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宝库。
也许很多人都意识到书籍中蕴含的巨大价值,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像对待宝藏一样“惜书读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宗旨意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今年,2018年4月23日刚好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
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
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本就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于是,4月23日便成为“圣乔治节”。
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同时,4月23日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定在这一天颇具深意,也是在致敬和纪念这些伟大的作家。
二、
据说我国在经过50年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后,文盲已经所剩无几了。
可是在部分农村和相对落后的地区,仍有不少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思维,轻易地就让自己或让子女放弃读书。
一个网友小忽说,在她们农村老家,周围的人都认为读书无用。
男孩能坚持读书的都不多,更别说女孩。
高中时,一个亲戚来家里走动,问她在哪里打工,她说在读高中。
亲戚马上摆出一脸的诧异,然后长篇大论不屑地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反正结论就是早点嫁人便成。
小忽听完居然无言以对,连头都好像不大抬得起。没办法,架不住身边的都是这样的“亲戚大妈”。
幸好小忽有个开明的好爸爸。
亲戚走后,他爸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不要听别人胡说,你觉得好的路,就一直走下去。”
听完小忽的眼泪就呼啦下来了。
是的,在很多落后地区,很多孩子能读上书,都是因为幸运地有个好家长。
文盲没有了,心盲却还有很多。
三、
什么是心盲?
就是虽然有健康的眼睛,健康的心智,但就是从不读书,不明白读书的意义所在,否定读书的价值,这都是心盲的特征。
心盲者的眼中往往只有狭隘的一亩三分地,眼界也常超不出只有几个铜板大的孔方兄。
心盲者的眼睛只能看到影像,但不能看懂世界。
曾读过这样的一篇报道,19岁的小赵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本科,而父亲认为大专没用,便让女儿和自己一起摆摊卖韭菜盒子。
赵父说:“人家本科生,研究生出来都没人用,四年花十几万,也耽误时间。”
这话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就是心盲者最推崇的言论。
假如仅仅因为没有钱,或是其他不可抗的原因,无法上学,那倒也无可奈何。
然而,就算不能去学校上学,其实也还是可以在家自己读书的。
但显然心盲者一定会觉得,在家读书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去多卖一份韭菜盒子来得划算。
杨熹文
四、
励志少女作家杨熹文分享过一则她的家庭故事。
一次家庭聚餐中,她那正读高中的表妹说:“读书有什么用啊?我的同学辍学后去餐馆干活,几个月就当上经理,每月工资5000!这不比考个好大学有用得多么?”
一席话让所有人停下杯箸。
终于有长辈打破平静:“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作用,就在于让你看到,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只能赚那5000块了。”
杨熹文说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超出5000块的那部分,就是读书可以改变的命运。
后来她到了外国,一边努力打工,一边刻苦读书写作。
她在新西兰的中餐馆打工,顶着国内优秀大学生的头衔,人人掠过她的面孔,只关心面前的桌子有没有被她擦得锃亮。
两年后,杨熹文终于出版了自己写的书,且入选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榜,并以作家的身份成为新西兰华人读书会的会长之一。
这一切,就是读书带给她的,超出5000块的那部分。
这就是不读书的心盲者,永远无法预见到的那部分。
五、
知乎上有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是: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你的思想改变也是如此。”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也说过:
“书读多了,容貌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
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
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书读多了,哪怕具体内容全部忘记,你的眼界也已拓宽,智慧也留在你的血肉中,气质也会随之改变,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
六、
说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很自然让我想到董卿。
去年凭着《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火遍全国的节目,让观众不仅看到一个形象上佳的央视主持人董卿,还看到一个文化底蕴高深、气质自然流露的高级美人。
这种高级的美感,跟董卿自少酷爱阅读有关。
早在中学期间,董卿就能三五天通读一本大部头,寒暑假的读书清单就包括《红楼梦》、《茶花女》、《简爱》等名著。
因为董卿读书速度太快,连她母亲也怀疑她是否能够理解书中内容,还特意找出书中的某一章节去考她,结果董卿真能对答如流。
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一样难受。”
对于一个爱美爱干净的女孩,几天不洗澡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难堪难受体验?
董卿,就是这样一个爱读书如爱身体爱美貌的知性女人。
就像人们称赞董卿的那句话: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七、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失去国土之后,经常流离失所,甚至受尽各方歧视,乃至还可能会被野蛮迫害至家散人亡、一无所有。
命运多舛的犹太民族并没有因此而堕落消沉,相反,他们坚持了那项门槛最低的高贵传统——读书。
据说,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
犹太人是出了名重视读书的,据统计平均每个犹太人每年会读64本书。
而作为对比,我国拥有13亿人口,除去学生必读的教科书,每年人均读书却还不到一本。
且不说爱因斯坦、马克思、卓别林、毕加索、弗洛伊德等等,还有许许多多响当当的科学文化艺术泰斗级巨匠都是犹太人,单单列举以下数据相信也足以让世人折服。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取走25%的物理学奖、27%的生物与医学奖、20%的化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同时还获得三分之一以上的普利策奖和奥斯卡奖。
而犹太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0.3%。
一个人读书可以让他变得高级,而一个民族读书则可以让整个民族变得伟大。
论智商,我们中华民族肯定不输犹太民族,但论近现代对于世界作出的成就和贡献,不可否认,我们真的远落后于犹太人太多。
中华民族也是勤劳勇敢、古老伟大的民族,我们与犹太人的差距,或许真的只是仅仅一本书,还有一颗爱知求真的心。
而最大的障碍,也许就来自于我们当中的心盲者。
我们扫清了文盲,但更应扫清的是心盲。
就在这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来扫掉心盲,一起来开始读书吧!
世界读书日快乐!
愿你,每天都可愉快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