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想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者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因素。
【I:拆书家的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讲的是如何运用行为反推法来放缓主观臆断的过程,避免我们在情绪暴走状态下做出极端的事情,造成难堪的局面。而反推的过程为:关注行为—确认感受—分析想法—寻找依据。这里是从行为出发,逐层的去进行询问推理,最后达到安抚情绪行为暴走的目的。这样排序是否合理呢?我们可以试着将这反推调正,也就是回看下行为发生的过程。
一般暴走事件发生是否是这样的?举个例子,你给你男朋友发个微信,说今天晚上一起吃个饭吧!然后男朋友一直没回信息,甚至连个理由都没给你。于是,你开始想这家伙是要上天了嘛!主动约饭不仅不表现出欣喜若狂,反而冰冷的连个泡都没冒,肯定不爱我了。这个时候,你越想越气,从生气上升到愤怒,在情绪过激的影响下,你直接发过去五个字——我们分手吧!接着,一场分手大战就拉开序幕。
我们来看下这个例子,首先是看到男朋友没回信息(见闻),然后衍生他不爱你的想法(想法),接着在想法的影响下极度愤怒(感受),最后做出分手的决定(行为)。从见闻—想法—感受—行为,这是行为出现的原理。当我们清楚了自己过激行为的原因和原理,那么我们需要逐个去进行攻破和处理。避免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酿成大错。那现在我们运用行为反推法加工之前那个例子,看结果如何?
首先关注行为,承认和面对自己的解决方式:直接甩我们分手吧这五个字,这种应对方式是否太过简单粗暴了?是的。
接着确定感受,追问行为出现是在什么情绪操作下:为什么我会甩出这五个字?因为我简直太生气,太气愤了。
之后分析想法,试着分析极端情绪是什么想法导致:是什么惹我生气的呢?因为我觉得男朋友不在乎我,不爱我了。
最后寻找依据,从想法观点出发找寻是否有支撑的事实:男朋友不回我信息,是否就是不爱我了?不一定,他平常对我挺好的,至少会给我买喜爱的包包。不回信息可能在开会,也可能出什么状况了。
经过以上这么反推下来,如果你是例子中女主角,心情是否轻松很多?反推法带着我们分析行为的原因,找到其中的bug,同时改变我们的想法和行为,而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变得理性淡定许多。那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很多想法的出现都很难经的起推敲,因为你所看到或者听到,并不代表那是真的事实。同事没及时回复,不是讨厌你而是真的在忙。领导带你去会客吃饭,不是让你挡酒,或许是带你见世面增加你的人脉资源。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当我们的想法并没有确凿依据支撑时,它必然等同不了事实,而你最终的行为极可能会造成覆水难收的局面。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过往经历:
想起自己26、7岁的时候,父母经常催我赶紧找个对象,尤其我妈总是明里暗里催我。有一次我直接把门一摔气呼呼的走了。
反思:
我摔门(行为)是因为我实在太烦(感受),想着催啥催啊,我自己必须得找个合适的啊(想法),其实我知道,我妈也是为我好(事实)。
A+:如果当时我能静下心来,和我妈坐下来谈一下关于找对象的标准,让她放心不是我没花心思找,我妈就能放心一大半。另外,我也说出来我的标准,这样我妈帮着找也有个标准。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SMART目标:
下周一,孩子如果提起不愿去幼儿园时,我要用反推方法找到根本原因,避免忽略孩子的感受,并协调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落实行动:
首先关注行为,遇到到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时,我就判断为找借口。这个判断太武断了吧?的确是!
二确定感受: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后,我还有自己的工作安排,耽误了我的时间,我很不情愿啊!
三分析想法:我可能太过关注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诉求。
四寻找依据:孩子不去幼儿园,是因为遇到什么困难了么?我应该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
运用反推之后,可以让我自己反思到自己更关注孩子,这样做避免了武断拒绝孩子的请求,也能通过与孩子好好沟通,和孩子一起解决不去幼儿园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