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的鸡汤文以后,这些鸡汤就不再补,就像你小时候期待的长大后,当你长大了,也就变得百无聊赖了。
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一段时期,你感觉你做什么堵不顺,甚至你努力了,结果也不如你意,你会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你。

于是,有些人问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活一世,会经历各种喜怒哀乐,压力大的时候甚至让人会以死亡来了断,也确实,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有和你有关的,都会在一瞬间变成与你无关。
死亡,代表这个世界的所有繁华与凌乱,都与你无关了。所以,但凡对人间有留恋的,都不想选择死亡。
所以,我们都害怕死亡,其实我们也是害怕失去。
也有人不怕死,不怕死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勇士,一种是魔鬼。这是精神上的超脱,因为在他们眼里,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东西,或者说人世间已经没有了什么牵挂的人和事。世界都与我无关了,要生命何用?所以他们做事情已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自然招招无惧,战斗力爆棚。
电影里有许多镜头描写战争的,战争里被歌颂的,是骁勇,是无惧,是谋略。上现场的战士,也是半个身子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当你踏上了现场,你已然没了退路。
当然,社会上的普通大众,自然是没有这般骁勇,大部分人都是害怕死亡的。

然死亡又是一颗解药,似乎什么艰难困苦都可以解决。
企业破产,巨额欠款,非法暴力,家庭不和,工作不顺等等,都会促成人的精神崩溃。前阶段绍兴上市公司老总的跳楼,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弦断了,多少次的危机,越积越多,终有一天,真的承受不住了,于是,他选择了死亡。
日本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在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水平,抑郁,压力也成了职场和生活的代名词。
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似乎也有那么一缕缕的联系,一个人的受教水平越高,经济水平越高,他所拥有的都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用我们流行的说法,叫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然而呢,他的满足感的水平线会越来越高,也就是人生追求一般已经达不到他的标准了,精神层次的痛苦有时候更甚于物理层次的。一个教授和一个基层工作者,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和所承受的东西也是不在同一个层次的,自然,也就无法相互理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同语言,所以,人也都喜欢去寻找知己,因为他们懂你,你也懂他们,你们能够处于同一层次的交流。
所以,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不同,所产生的效用也就不同。
当一个教授,他疯狂地痴迷学术,却一生清贫,世人都不解,财富视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然在精神层次上,这位教授他有了更高的追求,自然他所在乎的就不同于世人所在乎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马斯洛五层的最顶层。当你破碎了他的研究成果,你可想而知,这意味着什么,可能也就意味着死亡。
有时候,不可否认,精神上有认知缺陷的人,似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这何尝也不是一种快乐呢。
前几天听樊登读书会讲书,讲到达克效应,就是认知偏差,就是无知的人,往往会过分的自信,认为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出色,事实上多了一份盲目。暂且不论效用,至少无知者,他的快乐满足感低,或许一件你觉得不屑的,却能够让他开心一天。然他的心境,是否也是你向往的呢?
世界上有很多矛盾,每个人所面对的也都不同,没有人活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人会天天开心。但是,能够找到一份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对死亡就不那么地向往,或者说,当你晚年,你会安然离世。
所以死亡是毒药,同时也是一副良药。它是毒药的时候,会想尽办法诱惑你去屈服,当它是一副良药的时候,你会安然度过你的一生。
游走湖畔
2019.2.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