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36856/9868c1548998f6ee.jpg)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继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所谓进行性是指疼痛多随局部病变的加重而逐年加剧。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
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
2.慢性盆腔炎
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3.子宫腺肌病
痛经特点:进行性加重。呈严重痉挛性绞痛。多发于30岁以上经产妇。
4.子宫黏膜下肌瘤
痛经特点: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5.慢性宫颈炎
痛经特点: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当炎症沿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会引起痛经,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疼痛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淋球菌等所致宫颈炎,常导致宫颈管闭锁或狭窄,引起经血逆流,导致痛经。
6.盆腔淤血综合征
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7.生殖道畸形
痛经特点: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8.宫颈或宫腔粘连
痛经特点:宫颈或宫腔粘连引起经血流通不畅,而诱发痛经。多见于反复人流、子宫内膜结核等。
所以,面对痛经要找出根源,对症治疗,不要拖延
中医调理痛经:
【病因病机】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或内伤七情,以致肝郁气滞,冲任受阻或禀赋虚弱,气血不足,胞络失养而发病。
【临床表现】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疼痛剧烈者,可见肢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甚至可发生昏厥。一般情况下,经前痛多为实,经后痛多为虚,胀痛、绞痛多属实证,隐痛、空痛多属虚证。
【治疗】
治法:经前理气,经期活血,经后补虚。
取穴:关元、三阴交、中封。
刺法:毫针刺,关元配合施以艾盒灸,留针30分钟。
【按语】关元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针灸大成》这样记载它的妇科主治范围:“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积冷虚乏,脐下绞痛”,“寒气入腹痛”等也是关元穴的适应证,痛经时灸关元可以散寒暖宫,调和冲任,温经止痛。三阴交也是妇科要穴,《针灸大成》记载其治疗“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出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医宗金鉴》中记载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发生与肝关系密切,肝气郁滞,则血行不畅,肝经“过阴器,抵小腹”,中封为足厥阴肝经之经穴,可疏肝理气,常用于治疗少腹痛,治疗痛经也有很好效果
如果不会针灸,也可以相应穴位艾灸,艾灸穴位:关元,神阙,中宛,三阴交,足三里,中封
如果你身边有做酸碱平生物电的朋友,那你可以找她调理,具体调理方法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8936856/725794ae988a87d0.jpg)
1、首先开背,重做肾俞和八髎穴,上油8-1,7-1,9-1,11-1,搓带脉,目的是让带脉发烫发热,促进血液循环;
2、开任脉,重做气海,中极,关元,耻骨,腹股沟。上油8-1,7-1,9-1。
3、上皖,中皖,下皖点刺、小圆揉,腹部痛点上油8-1,7-1,9-1,腹部安抚,正反36圈。
4、梳理腿部经络,点刺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腿部排风。
5、最后手臂排风。
如果痛经很厉害的话,除了DDS调理,也可以敷泥疗膏8、7、9。
此外,再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平常的妇科炎症可以用我们的大桶粉清洗哦!
我是日记星球303号星宝宝,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15期21天蜕变之旅,欢迎你和我一起传播健康知识,让我们身边的朋友健康快乐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