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很无聊的纠结点,有钱收,谁不愿意?
但是我仍然纠结了好多回。
大概是从小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洗礼,对于小费这个纯“姓资”的概念感受不够深入,以至于总有难以言喻的感觉。
据传在中国处于八十年代末期,一些高级餐厅就出现过依靠收取“小费”来维持生活的人,通常是夫妻檔,地点多为餐厅里的洗手间(夫主男厕,妻主女厕),服务范围大至日常用品、清洁卫生,小至对客人的贴身服务,如如厕完马上呈上冷热适中的洗手水,还有人清洁衣服肩膀两头,脚下还有人给你细心擦鞋,如同“皇帝”般享受。而在你跟前会有一个藤编盒子模样的东西,上面贴着“5元”、“10元”等字样供你参考,虽为自愿“付小费”,但享受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后,想必没有谁会吝啬那几块钱,更何况这还是出现在高级餐厅。
通过付出劳动力,收取的一切费用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尽管如此,我仍然会纠结下次要不要收“小费”。
最近干着奶茶店的兼职工作,很自然会有了送外卖的机会,动不动十几二十杯饮品,尽管一直觉得自己跟个男生那样,但徒手加步行送达还是倍感吃力,说到底也是个体力活,偶尔遇上有些顾客对于找零的几块钱并不太在意,会很大度地以“小费”的形式让你免找续,可能是2元、5元不等,每每这些时候,我总会很纠结,到底该不该收;一来,店上规定不能收取客人小费(但实际上是否收了,也无法确认,只能是作为一种隐形的自律行为,而老板并不会知道);二来,总会有种被施舍的错觉(但转念一想,辛苦送达,作为劳务费接受也未尝不可,而且“积少成多”岂不快哉)。于是,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下,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收取零头,而对方的反应也让我深思,每次在我坚持要如数找回零钱时,对方总会坚持无需找续零头,并且对于我拒绝收小费表示惊讶,总会问上一句:“不可以收小费的吗?”
偶尔我会想,大概是对于某些规则,我坚持得太死,或许店里若不曾规定过:不能收取客人小费,我就不会太纠结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在人车稀少的夜晚,我不会一直等着禁止行人通过的“红色小人”转变成表示可通行的“绿色小人”,才提步上前;无数次目送他人在毫无车辆的情况下通过亮着“红色小人”的马路,而我还在等待,即使是在雨中。
曾有人说,在出国的日子里,当他在寒冬腊月,挨家挨户踏雪前行去送报纸时,别人递上的几元小费让其感到窝心,这其中有超越金钱的含义。转念细思,小费是别人对于付出劳力的一方的一种尊重,某些服务业而言,小费还可能是业务员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资本主义下的“付小费”行为作为一种礼貌,存在于生活习惯之中,远在美国的表弟,也时常兼职于各种餐饮店铺,一趟外卖下来,也能收取40到50美元不等的小费,而这正好成为了表弟日常消费的重要支撑之一。
但是,大概我还是会继续纠结要不要收小费,真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