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写对联,是春节的需要,现在写对联,是才艺展示!
今年春节回到老家,看到人家大门上贴着红彤彤的大对联,就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都是印刷体,落款某某银行,某某实业,基本如此。说实话,字很好看,像春晚多次彩排后一样,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说好看,是每个字,如果连起来,贯穿整个条幅的布局来说,有点一般,软绵无力。

我中学的时候,寒假临近春节,就是帮人写对联,那个时候没有双减政策,我们也不补课,寒假就是寒假。后来到了省城上学,寒假回家,更有时间写春联了,大小两三个毛笔,本家族的写完了,还去亲戚家写,那时年轻胆子大,写的丑也自信。写本家族的可以在家在自己屋里慢慢写,去亲戚家写的时候,左邻右舍能围观很多人,不怕,照写不误。有时,亲戚的邻家都把裁好的对联拿过来了,让写,写完后不是请吃饭,就会抓些瓜子花生糖果来,客气一番,心里可高兴了,觉得自己的技能有种被人尊重的自豪感。

以前春联都是手工写,不像现在都是印刷品,品种也单一,以前农耕时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讲究,举几个例子:贴在牲口棚的“六畜兴旺”、贴粮仓的“五谷丰登”、贴大树的“抬头见喜”、贴秤砣的“黄金万两”、贴独轮车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贴香案的“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贴厨房的“入厨先洗手,上案莫多言”、贴外窗沿的“鱼游春水,鸟占高枝”、贴大门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仪长”、房间门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正堂上则是“天地国亲师位”几个大字,旁边佩画松鹤延年,这是过去农村春联的布置。

那时我们村还有一个涂老师,他写的比我好。有次,本家族的一个大妈拿着一大卷裁好的对联纸来让我写,她家临街,写了贴出去曝光率极高,我有点胆怯,就说“您让涂老师写吧,他写的好”,谁知,这下捅了马蜂窝了,那个大妈本来就脾气火爆,一下大骂起来,“你还是本家侄,能帮别人写就不能帮我写啦,让我找涂老师,我姓李,我是你大妈,什么写的好不好?我又不认识字,我知道啥好,……”

然后就是满口芬芳了,我爸在前院都听到了,赶忙过来打圆场,讲好话,把红纸接了过来,好说歹说才把大妈安抚好。我爸转脸说,你大妈家族观念强,有事找家里,不愿意找别人,她又不讲究什么字好字丑的,你不写就是拒绝人,人家失望,你得写。从那时我明白,乡亲们觉得你读书多,进了城,能耐比村里人大,如果有事求助,你最起码比其他人多些办法和见解,他们能得到方向或帮助,往往你就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和支柱。也就在那时,我知道我多了份责任,有义务要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古人云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你是他们的骄傲,就是大家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