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走进咨询室说,老师,我女儿早恋了,不让她看手机就和家长闹,现在已经一星期不上学了。以前都是很乖的,学习也挺好的,在学校还拿过奖学金。平时家里有点啥事情还为我和他妈妈分担,从来没有让家人操过心。你看现在,交往了一个不上学的社会青年,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成绩下滑到了几十名。老师也可惜,现在初三,要中考了,一直在家不上学也不是事儿啊,还动不动和妈妈顶嘴。
听着爸爸的叙述,旁边的妈妈也随声附和着。
于是单独约见了这个女孩子。
女孩身材一米六左右,若不是一身校服还真是出落的亭亭玉立的。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落座后,她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情况。我说,通过这次咨询你想要一个什么效果。她说,心里不再憋屈。想要轻松点。我说,有哪些情况出现,你觉得自己感觉轻松了呢?他说,处理好和妈妈的关系,处理好和男孩子的关系。
“怎么就算处理好呢?”
“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心情不再乱,能正常的上学。”
于是我们开启这次咨询。女孩说:“我这是在爱他吗?”我说:“你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可以来探索一下吧。”通过与潜意识沟通,女孩看到了一个12岁的自己,在一个四周无人的空旷的地方,自己蹲在地上画圈圈,头也不抬,一直在画圈圈。
“此刻,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受?”
“她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奈。没有人来帮助她。”
于是女孩在引导下,接受了12岁的自己,并拥抱在一起。此刻我看到女孩的脸上有舒缓的表情,也轻轻吐了口气。一个人增加了内在力量,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更多地会遵从自己的内心。所有第一步给孩子增加内在力量。因为孩子近端与父母关系有点紧张,所以接受自己是有效果的。
接着引导女孩去面对男孩,“你能看到对面的男孩么?”“能。”
“看到男孩的眼神是在什么位置?比自己的高还是低,还是正好直视?”女孩说:“比自己低。大概有12岁左右。”
经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男孩给自己的感觉更像弟弟,或者比较好的朋友。于是,引导女孩对男孩说:“你给我的感觉,像弟弟般亲切,我们在一起感觉很亲近。你接受我做你的姐姐么········”
男孩说:“愿意。我和你在一起感觉也亲近。”男孩笑了。仿佛很高兴的样子。
这一切过程都是在潜意识里完成。女孩的感受力很强。整个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三四十分钟就完成了。女孩原来的憋屈委屈,由原来的7.8分降到了3.4分。
最后我们做来了一个“未来想象。”孩子在面对学习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了,愿意回到学校。
我问她,现在如果面对妈妈再谈起这个问题,你的感觉怎样?“很坦然,我会说:他在我心里只是弟弟的角色,愿意回到学校来学习。”
“老师,那个男孩明明16岁了,怎么就成了我弟弟呢?”
因为,他在你心里感觉是弟弟,这和实际年龄无关。
“我对他也有一点小异样兴奋。大概有2.3分吧,是不是恋爱的感觉呢?”
你能这样敏锐的察觉,很好。因为你平时很少和异性接触,会有几分感觉的不同。同时,花季少女哪个不怀春?是吧,青春的画板需要自己去调色。青春的舞台你做主!
孩子在结束前你还想说点什么?孩子说:我想对父母说,相信自己的孩子,正确引导情感方向。不要一看到和异性在一起就怀疑,就武断处置,导致沟通有障碍,造成创伤。我们在成长,父母也要成长啊!”
老师我还想问,为什么是12岁的自己,看到那个男孩也是12岁呢?
是的,这里可能不是一个巧合。我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