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视频冲上热搜,内容是女人因为一碗面在车里的崩溃。
镜头中的女子声泪俱下地控诉,对面的男人非常冷静地反驳。
那碗“不好吃”的面,是她和男人等待了半个小时之后上桌的。售价15元,上桌后面坨了,还有鱼腥味。
女人去和老板说“面不好吃”,男人却起身就走。
两人到了车里开始争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4547/a991550f4b76a7c1.jpg)
男人表示,做得不好吃很正常。他说“面要是做得好吃,还会开着这样一家小餐馆吗?”
在他看来,15元,不好吃就不再去好了。何必浪费感情和精力去争执?
但女人的崩溃,并不是这15元钱,也不是那浪费掉的那半小时,甚至,那碗不好吃的面,也不再是她介意的点。
她的情绪从愤怒到伤心,底层的原因是感觉被否定。
男人说她“脾气不好”的指责,女人起初想要争辩的。
她说自己不是无理取闹,也并非脾气不好,还举例说等了半小时,自己既没催促,也没发火。
可说着说着,她泪崩了。
因为,说到了男人扭头就走的态度。
假使,将男人的表现当成一面镜子,那么女人在其中照不出自己的价值。
在他的抨击下,自己的表达失去意义,自己的感受可以被忽视。
等待了半小时的那碗面,让她感到失望和愤怒。
而接下来,男人的行为和语言,则让她有了更巨大的委屈和被嫌弃的感受。
所以,女人的原发情绪未能宣泄,又产生了负能量更强的继发情绪。
原发情绪根植于我们内在的需要,继发情绪则是这些内在需要未被满足后,产生的新情绪。
女人的内在需求不仅未能得到回馈,反而感受到被攻击,所以她的情绪崩了。
这正是我们可以在视频中看到的第一点:处理好原发情绪,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当我们想要劝慰或安抚他人时,首先得想想,他当下,内心需求是什么。能够满足到这一点的安慰,才会有效果。
不过,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认为,情绪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快乐和悲伤的按钮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交给他人。
对于如何去控制,他给出了课题分离的建议:把问题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自我的责任,而另一部分则是别人的责任。
自己和别人之间,有清晰的人际边界,核心原则是我们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来干涉我们的课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女人的情绪被对方主导,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是她允许自己被其影响。
假使她明确“面不好吃”这一表达是自己的事,与男人无关,那么对方抬屁股走人的行为,也不至于让她悲从中来。
可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下意识地在他人的眼中,来映照自己。
人际关系边界的模糊不清,会让我们将情绪托付给别人。
而守住自己的课题,为自己负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二点。
最后一点,无法流动的情感会会让人在压抑中爆发。
那一刻,男人的思路清晰,他对女人的情绪没有丝毫共情。他的每一分理性,都在表达 “你的情绪和我没关系”。
任何一段好的关系,能量都是流动的。一方的情绪和感受会收到回应。
每一个渴望爱的人,心底都有一个需求吧:即使我做错了,即使我不能符合你的标准,你却还能接受我,还会爱着真实的我,不会放弃我。
而男人的态度,不得不让我们猜测,过往的很多时候,他也用同样的方式关闭了与女人互动的情感通道。
看似是小题大做的愤怒,很有可能是因为过去被压抑的渴望和需求,在这个时间点被引爆了。
因此,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一方,感受彼此的情绪和需要,都是让能量在亲密关系中流动的第一步。
以上这三点,正是我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