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桥头书屋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作者: 74fac675d2ff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8:18 被阅读262次

前天回老家上坟祭祖,一路上看到现代农村那高大宽敞的房子,宽阔的街道,人们鲜艳的服装打扮,幸福的面容。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

院子里整袋整袋的花生果,垛成一排,此景此情,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在老家的许多经历和往事。

曾经的经历,看场院!

场院;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收获的庄稼集中存放,脱粒,晾晒,分配,上交公粮,直至入库之前的集散地。

跳蚤,俗称革子,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腹部宽大,后腿发达、粗壮,体型微小,无翅,体坚硬,侧扁。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几乎没有任何机械设备,耕种,除草,收割,运输,晾晒完全都靠人力手工操作。付出多,效率低,收益小。

一个生产队三四十户人家,近二百口人,强制性的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被称作大集体。每到收获的时候,场院里堆放了大量的收割回来的庄稼。夏季有小麦,大麦,豌豆等。秋季的有玉米,黄豆,高粱,花生,地瓜等等。这些粮食从晾晒,脱粒,打场,分配,到入库,交公粮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这个大家庭普遍缺衣少食,有些小家庭里的人,两只眼睛总是窥视着这个大家庭里的东西,希望能归自己所有,因此这个大家庭的东西就需要一天24小时有人看管,防止被人偷盗。

白天有专人料理,到了晚上就要派人值班看护。因此,看场院就成了年轻人或单身年轻人义不容辞的任务了!

看场院可是一件让人头痛的差事,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发怵。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看麦场时间短点,但跳蚤这个小家伙实在是太厉害,太可怕了!那个年代跳蚤无处不在,家家户户都有。本人平生又最怕跳蚤,被咬上一口,立马就会鼓起一个黄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的红包,一个星期不消,奇痒无比。哪怕是被窝里只有一个跳蚤就会让人无法入睡。但又无法摆脱它的骚扰,因此,每看一次场院就要遭受一个星期由跳蚤赐给的痛苦和折磨。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为了避免把跳蚤带回家,看场院时都要把衣服放到高处或吊起来,看完场院回家时,要把被子在外面用力敲打,晾晒,力争把跳蚤拒之家门之外。但往往是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好使用“六六粉”,“敌敌畏”之类的药物来消灭它们了!

看秋场可是一场持久战,从掰苞米,出花生时开始,一直到秋收结束,甚至要到深秋或到冰天雪地时才能结束。

本来年轻人就不很多,在秋季同时有两个场院要看护,一个是花生场院。一个是大豆,玉米地瓜等杂粮场院。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一个场院一天晚上至少要两个人,两个场院就需要四个人,一个生产队年轻人也就那么一二十个人,值班看场院就成了年轻人的一件苦差。

秋收秋种季节,人们起早贪黑的劳累了一天,吃完晚饭,累的连动都不想动,只想躺下身子马上睡觉休息时,突然想起你还有一项看场院的任务必须去时,心里那个不情愿啊真是难以言表。但是,你又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子,抱起铺盖卷,再步行两三里路,到那个四周都是庄稼的狂野中,用柴草在潮湿的泥土地上搭建起来的窝棚继续值班,充当一夜粮食或花生的守护神。

看场院除了跳蚤骚扰之外,秋天的蚊子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荒郊野外的蚊子,不但数量多,而且个头大,人们劳累了一天熟睡后,身子,胳膊和腿一旦靠近蚊帐,就会招来数以百计只蚊子吸食你的鲜血,此时你却全然不知,等你醒来感觉痒时,发现痒处不是一个疙瘩,而是红肿一片。

秋季雨水多,潮湿,窝棚是用刚收割的玉米杆搭建而成的,上下左右都是潮湿的,这样的环境对皮肤,关节损害极大。在这样的条件下睡觉,就要全凭自己年轻的身体来抵御侵害了。正所谓“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弄不好会伤害骨关节,落下个腰疼腿疼什么的!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为了防止蚊虫叮咬,窝棚底下和周边撒下许多“六六粉”作为防御,但同伴从家里带来的跳蚤,还是无法避免,它们会在这个窝棚里安营扎寨,繁衍后代。跳蚤的侵害仍然是最头疼的难题。

说是看场院,其实就是去睡上一宿觉,因为人们都干了一天的活,累的精疲力尽,一旦躺下就像死猪一样,一直到天亮,就算有人来偷东西你都不知道。其实,所谓的看场院就是一种摆设,吓唬人的。那个时间队长也是知道的!

那个时候家里房子小,没地方睡觉,看场院我就成了主力,别人有事时总有人找我替他们值班,那时年轻,也能吃苦,即解决了住宿问题,还能挣三个工分。只是亏了我一身怕跳蚤的皮肤,整天挠痒痒,疙瘩一批接一批的层出不穷。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看花生场院相对于看杂粮场院我比较喜欢看花生场院。当花生晾晒到半干不湿的时候,夜深人静时,值班的两个人,各自用自己的帽子盛上一帽子花生果,坐在窝棚口,剥着花生边吃边看着天上的星星,那时候感觉也是一种享受。因为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比较贫穷,日常生活以粗粮为主,肉类食品只能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东西,想吃上一口就是一种奢望。

常言道,九秋十月了,初冬时节,西北风夹杂着片片雪花,嗖嗖的往窝棚里钻,值班人用被子蒙着头,身子缩成弓字状,躺在被窝里冻的浑身打哆嗦。不知为什么,队长还不将场院里仅剩下为数不多的那点花生入库呢?是太忙!是忘了!还是特意的让值班人多吃几次花生!事至今日仍然不得其解。

现在人们不需要再看场院了,一是这种大集体不存在了,二是现在的庄稼收割都是机械化了,看场院已经成为了历史。

跳蚤,臭虫,虱子这类东西现在早已消失不见了,现在的年轻人想看都看不到了,只能是听说或是通过图片来认识它了。

难道这些家伙是贫穷的孪生兄弟?它们与贫穷结伴而行。好像专门为那个贫穷的年代,那些苦难的人们而生!

相关文章

  • 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前天回老家上坟祭祖,一路上看到现代农村那高大宽敞的房子,宽阔的街道,人们鲜艳的服装打扮,幸福的面容。再也不是以前的...

  • 骗傻猴子

    有一年秋后队里死了头牛,队长偷偷让看场院的扒了皮,在场院里把牛肉煮了,这不骗傻猴子心眼多,去场院看了看,牛肉刚下锅...

  • “五一·五四”体运动会·火锅系列——跳蚤跳远

    “五一·五四”体运动会·火锅系列——跳蚤跳远 跳蚤跳远 跳蚤报名参加跳远竞赛,曾经引起班里部分同学的热议。这一天上...

  • 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 从天上 往下看 跳蚤市场 真的 有很多跳蚤 红色的 黑色的 黄色的 白色的 花里胡哨的 从一个摊...

  • 童年.场院

    因为崴脚了,提前从北京回到老家。本来以为孩子们不适应,却发现他们玩得如鱼得水,高兴得很,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好玩的东西...

  •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跳蚤实验。有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

  • 1000天人生整理之七:不要做那只被限顶的跳蚤

    有一位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进玻璃杯中,再用玻璃盖住,而后对跳蚤进行观察。 开始那些跳蚤不停...

  • 一个跳蚤的故事 Day49

    一个跳蚤的故事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

  • 跳蚤之家--看直播、

    好看颜值高的 有比较竞争的:差异化 能让人上瘾的 为什么要做社交电商,要增加产品曝光,增加获客机会。 依据消费者喜...

  • 你为什么没出息,全是因为它,看完分享给朋友!

    自我设限很可怕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把几只跳蚤放在密封的玻璃瓶子里,在最初的时候,跳蚤试图...

网友评论

  • ZHOU春雨:大哥曾经庄稼人,话说农家事儿真!“……那时年轻,也能吃苦,即解决了住宿问题,还能挣三个工分。只是亏了我一身怕跳蚤的皮肤,整天挠痒痒,疙瘩一批接一批的层出不穷。”一生身为庄稼人的俺读着读着就心酸了,忆起了俺的那些年,人物类同,社会大同,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想到此,焕然转喜,咱渡过来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咱到了,咱高瞻咱远瞩,社会主义社会崭新的一天,和谐,幸福,不仅消灭了跳蚤,还消灭了所有的害人之虫!
    74fac675d2ff:@周春雨 忆往事不堪回首,思当今幸福来之不易。珍惜!珍惜!
  • 观海听涛_845f:念龙文才实非凡,山东地界赛莫言
    74fac675d2ff:@观海听涛_845f 兄弟过誉了!只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 观海听涛_845f:回忆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反思。

本文标题:曾经的“看场院”与“跳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z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