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愿你几经岁月,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穷

愿你几经岁月,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穷

作者: 我在万万写字的地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21:35 被阅读400次

    1
    民国大师的拼爹史

    最近,常常有人在六神磊磊的后台留言,提问:
    你怎么看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儿——“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这事儿吧,其实真的挺有意思的。再加上,实话告诉你的说,很早我就注意到这个爆红朋友圈的问题了,所以今天我来好好说一说。
    讨论之前,先来定义,啥是阶层固化呢?
    依据知乎著名帖子:“用身边的故事讲讲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对阶层固化的定义,可以知道,大家最近纷纷扬扬讨论的阶级固化,指的是社会阶层之间流动受阻。

    但又仔细看了下,大家讨论的好像又是个偏义词:
    似乎主要讨论的是由下而上的流动受阻——毕竟大多数也不想向下出溜。
    不过,凭良心说,个人觉得,这“阶层固化”这件事,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
    谁说现在阶级固化严重了?拜托,阶层从来都是固化的好吗?

    先不说如今是一个多么核心稳定的社会……
    嗯,就简单说说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好了。(一般情况而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代,可以说正是阶层通道扩张的时候,所以相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
    那咱们就看看这时候阶层之间的流动(向上流)是否足够畅通无阻呢?

    让我们先摆出严肃脸,一起读一段《人民日报》中的话:
    实际上,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说法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连刘邦、朱元璋这种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人都能做皇帝,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咱们先聊聊那个首先跳出来喊话的陈涉好了。
    咦?
    他不是主持了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起了我国第一个农民政权,开辟了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河吗?

    农民这个关键词出现好多次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流传千古的话多么励志,多么鸡汤,多么让人感动啊!

    然而……NO!NO!NO!语文组的老羊早就站起来指出:搞笑,人家陈涉才不是普通的农民!所以让我们一起回到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之中,画下重点: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首先有氏:陈。
    陈国乃是周天子封的一个国。农民哪有资格以封国为姓氏,同时有字?

    这么来看,实际上,陈涉很可能是当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要知道:贵族虽然没落了,也是贵族。

    易中天在他的作品里画了一个图,来描述中国古代“家国天下”的社会体系。
    在这个三重模式的众星拱月中:绝大多数合法的逆袭(你还想造反咋的),不过是从“士”到“士大夫”而已。这种模式的实质,实际上不过是打开了“权利城堡”的内部通道而已,其实几乎不可能给你放下锄头,逃离田野,跳过护城河,以血肉之躯撞开吊桥的机会——这很能说明问题。

    再说剩下的两位。
    刘邦这个人,也已经有以李开元为代表的学者指出:
    人家不是混混,是游侠啊。
    人家也不是穷的叮当响,不是农民的儿子,是镇上的富二代啊。

    ——李开元《秦崩》
    而且人家刘邦的成长环境也是很优渥的好吗?
    所以只剩下朱元璋。
    是的,他都放牛了,还当了和尚,这是贫下中农出身,苗正根红,说他不算农民,是不合适的。这个我同意。可问题是,你《人民日报》举农民领袖起义的例子来说明中国阶层不固化,合适吗?啥意思呢?再说了,朱元璋和王宝强同时成为论据,又是什么鬼?

    所以实际上啊,即使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能够在新时代中取得成就的人,大多也要靠老一辈用他们的身份优势、知识储备、金钱财富、人生阅历等等东西,远远地托举一程。

    比如,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民国。

    看看下列一众文化名人的拼爹情况,你大致就会明白:说现在阶层固化,很显然是因某种错觉,误读了历史。
    你焦虑于“现在”阶层稳固后城堡的关闭,但你忽略一个问题啊:城堡“什么时候”为原野上世代劳作、一贫如洗的农民打开过坚固的大门?

    言归正传,来看看民国大家们的拼爹史:

    朱鸿钧
    资料记载,朱鸿钧在徐州做过“榷运局长”。
    榷运局是盐业的稽查机构。身为徐州盐业稽查机构的负责人,虽然朱鸿钧花天酒地,乱娶姨太太,最后本人的下场不太好,和儿子的关系也不太好。但他毕竟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做国家部门的公务员。说他的儿子算是出身于中产家庭,没有毛病。

    他的儿子就是朱自清。他就是《背影》中那个穿过铁道买橘子的胖父亲。

    汪菊生
    汪菊生是乡间雅士,会刻图章,会画写意花卉,还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最关键的是,有生活情趣。春天里,他会带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他用玻璃做成水晶球让孩子们养金铃子,还做荷花灯、西瓜灯,孩子们在灯里点上蜡烛,穿街过巷,惹得邻居的孩子羡慕得很。儿子上大学时,他把河虾剁成米粒大小,掺以小酱瓜丁,入温油炸透,做成“虾松”,用玻璃纸包了一小包,放进信封寄了过去。
    他的儿子就是汪曾祺。
    京版语文教材里《故乡人》中“钓鱼的医生”王淡人,就是这个人淡如菊的爹啊。
    ——《父亲汪菊生教给他生活情趣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作质朴》

    李道河
    李道河是成都名绅李镛的儿子,曾就读于四川通省法政学堂,成绩很好,名列最优等。毕业后任四川广元县知县,为人勤勉笃实,温和宽厚,政绩与学识都不凡,得到过清朝政府的表扬。后来他的家族慢慢开始做生意,他也入股了当时的成都劝业场,因为名义上族中的董事就是他的爸爸——李镛,所以他渐渐就成为实际上的CEO,实际履行职责。他人缘好,又没架子,既是法政高材生,又当过知县,办事干练,所以得到广泛尊重。
    这之前他自然也迎娶了白富美,一位知识女性——陈淑芬。李道河做官成功,生意成功,为人也很有生活情趣,他喜欢京剧,后来入股成都最早的公共戏院“可园”。唱戏之余,也不时来些文艺创造,写点讽刺喜剧之类的,闲暇之余,带领家中的孩子一起排演。
    ——《勤勉笃实,温和宽厚——李道河小考》
    李道河的儿子就是李尧棠。
    什么?李尧棠是谁?
    嗯嗯,就是巴金啊。
    万德尊
    万德尊是文武双全的民国知名将军。
    他小时候是当地一学霸,被四里八乡尊为“神童”。
    1900年,他考上省城的两湖书院,继续发扬一贯的优良学风,成绩也“极为优异”,每月能得到四两银子的奖学金。因此四年后,他被张之洞选派为公费留学日本。
    1908年12月23日,万德尊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这个学历牛到什么地步呢?
    来看看他的人脉:
    同班同学里就有程潜、阎锡山、孙传芳、孙武、唐继尧、李烈钧、赵恒锡等。哦哦,他还有个小学弟,叫蒋介石。
    回国后,万德尊驰骋于北洋军政高层,经历了从清朝到民国的改旗易帜。

    十年时间里,他先后陪侍了走马灯式的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六任大总统,曾经是一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名噪朝野的将军。
    ——博雅人物网
    他的儿子就是万家宝。
    什么?万家宝是谁?
    万家宝就是曾经南开和清华的高材生曹禺啊。

    曹禺(是不是和爸爸挺像的)

    胡传
    胡传出生于一个徽州茶商的家庭,曾受业于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门下,研习经史——他是谁呢?
    他乃胡适的爹是也。
    徐申如
    这个厉害。
    徐申如,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这样出身的爹带给儿子的资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随手列几个他的远近亲戚,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沈钧儒、金庸、琼瑶、穆旦、钱学森……
    他是徐志摩的爹哇。
    钱基博
    钱基博,是古文学家、教育家,历任各大学文学系教授、主任、文学院院长,还是国学大师。此人学问之好,地位之高到什么地步呢?
    大家参考下国学大师钱穆说的这段话:
    “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学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子泉是钱基博的字。至于他的儿子么?
    就是那个叫钱钟书的大才子了。

    穿西装的儿子,面前常常有一个穿绸缎长衫的爹。

    你看,新文化的领军人物,也要靠旧时代的父亲给打下国学的底子,然后再送去国外念书的。所以别再说什么“上升通道变窄”,“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了。
    近水楼台就是先得月,向阳花木就是易为春。
    即使在社会变革时代,最容易成为新英雄的,也是旧精英的后代。
    别感叹了,历史的真相从来如此。
    2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这好像是一个人人都想成为精英,人人都想让孩子接受精英教育的时代。
    但与其只针对一个短时间的比较,就得出“现在社会阶层固化”的结论,进而焦虑、不满、悲叹,给身边各式各样的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然后验证自己的结论,进而继续焦虑、不满,悲叹,不如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呢?
    当你在谈论阶层固化的时候,你到底在谈论什么?而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又是什么呢?你到底是发自肺腑地要做精英,还是只想当一个进了城的阿Q?

    所谓精英,就是当你家孩子看灰太狼和喜羊羊,他家孩子看外国动画片的那伙人吗?
    所谓精英,就是那些海外名校回来,有体面工作,有房有车,定期出国旅游,买名牌,雇菲佣,选择几万块的幼儿园让孩子学英文的人吗?
    所谓精英,就是因为拥有了这一切,站在各种鄙视链条顶端,俯瞰众生,鄙视众生的人吗?而所谓拥有了更优质的资源,更广阔的视野的孩子,就该是”拒绝和没有英文名字的你一起玩”的模样吗?

    这样的精英,到底是他以为的,还是你以为的?
    这样的精英,又和进了城的阿Q有什么差别呢?

    可,如果这样的人都不算精英,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精英呢?
    你会觉得下面这个人是精英吗?
    A:这个人七次参加考试、六次落榜; 19岁开始在村里当老师,27岁离开家乡,到马鞍山市当涂县下一个叫黄池镇的地方,给同乡家里的小孩做私人辅导老师。他吧,好好的当着老师,忽然又决定去卖个种田机,和农民伯伯一起种地开荒。

    你会觉得这人是社会精英吗?
    你会不会觉得,什么狗屁精英?这人恐怕连靠谱都算不上吧。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人好了。
    B:这个人一度是上海新闻界的风雨人物,曾经担任各大媒体的主笔,撰写社论,后来还曾做过不少大学的教授,教授文学课,有时候还组织一下诗社,后来还做过国家交通部秘书,及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哦,对了,他还是个国学大师。
    你会觉得这个横跨新闻界、学界、文艺界、政界的人,是精英吗?
    有意思的是,这两段不同的履历其实来自于同一个人。
    他的名字叫胡朴安。

    27岁的胡朴安去耕田的地方,叫万春圩。
    至于为什么要去耕田呢?
    因为当时的中国亟待改革,“空谈无益,不如真做”。
    他说服了好友兼东家的翟晏如,提供资金支持,自己亲身实践,还跑到上海买回两台耕田机,研究它的结构性能,学会了拆装、使用和维修。
    他在荒原上搭了个棚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坚持不懈。”
    在招工协作及亲自指挥下,两年多的时间里,开辟耕地近万亩。一年来,胡朴安不怕苦累,严冬酷暑,赤脚蹈泥,与农工共生活,常与牛同眠,屋漏雨“张伞而睡”,以大小破箱为桌凳,以盐米汤下饭。生活艰苦,意志越坚、这时他也不忘读书,“常去芜湖购书学习不辍。”
    十年后,做了官的胡朴安,痴心不改,走遍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县,不时考察各地风土人情。这段经历成了他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为了保存中国大地上那些活灵活现的地域风貌,他编著了一本书,叫《中华全国风俗志》。

    有段时间,人们心里有民国热,觉得哪哪都很好,未必知道民国那时候,北京城许多地方还是土路,许多人还是习惯随地大小便。关注北京的大师,固然很好,但关心北京大便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胡朴安的一点情怀,不因时隔多年、身处高位而变迁,不因当年芜湖种田计划的最终的失败而消减,多年之后,很让人感动。
    他哪里是一生都好命的人?
    三十岁之前,常常为生计所迫。小时候,因家中人口众多,因此家境贫寒,他需要每天种菜、舂米、担水、砍柴,做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减轻父母生活的重担。
    但读书不辍。
    28岁的时候,也没有更好一点,离开芜湖后,他来到上海,在纱厂里做会计。
    还是读书不辍。
    因此得以认识同为会计的朱少屏,通过朱少屏,进而又认识了章太炎,柳亚子,就这么一伙人,在光绪三十年前后,成立一个学叫做“国学保存会”的小团体,然后又搞了一个藏书楼,就叫国学保存会藏书楼。
    古代的藏书楼,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的,都没有听说还能开放,办VIP,让外人也能随便看的。那时候人们又不能上网,很多珍贵典籍就因为被“收藏”,就再也看不见了。这是当年多少读书人的心头憾事。
    这个藏书楼却不同,非常大方,弄了一个阅览室,定了一个借书规则:
    花五分钱的,就可以从早上8:00看到下午5:00;花六毛钱的,就可以连看半个月;肯花一块钱,就能一个月。
    如果舍得花上十块钱……大概是可以看到辛亥革命那一年吧……
    本来是长期的会员卡,但辛亥革命后,这里停办了,所以……

    总之,只要是喜欢读书的,都可以来。
    可是要知道,在光绪年间,把一座古代的藏书楼,愣是设计成现代的图书馆。可是吃力不讨好,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傻事。反正今天,我们是很少能看见这么不够精明的傻会计们了。

    可能是因为胡朴安喜欢看书,所以,他后来就负责藏书楼上掌管藏书的工作,自然,他又是各种看书,所以,不久就成了组织刊物《国粹学报》的编辑。
    终于,成一个文化人。

    但是要注意,这个工作在当时,可不是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
    相反,很危险。

    因为,藏书楼上他们私藏了和明末抗清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把刊物,连带组织,都搞成了反清的。
    所以,到底什么样的人算是精英?
    你不知道精英不姓赵,赵太爷的赵;而是姓夏,夏瑜的夏。
    精英从来不包括那些为拥有什么物质上的东西而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为没有获得而焦虑不已、绝望抱怨的人。
    精英也从来都不是那些因为那些人无我有的东西,俯视众生的人。
    恰恰相反,精英是那些想让别人和他一样自由、包容、善良,幸福的人。
    是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是那些愿意把“让这个世界和别人更美好一些”当做毕生奋斗目标的人。

    精英,是那些愿意把无限的个人价值融入到有限社会价值中,并能从中获得价值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人。

    秦玥飞:
    秦玥飞,1985——,1998年就读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尤其突出。2001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毕业时,他参加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获得绝对高分,在托福考试中更是获得让人惊讶的满分,最终顺利考取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该校一年46892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享受学费、住宿、书费、旅行费等多项免费服务。当年,耶鲁在中国只录取了两名高中毕业生。
    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

    那些只在意自己开了什么牌子的车,送孩子进了什么幼儿园的人,不是精英。
    你羡慕精英开了什么牌子的车,没看到精英有什么颜色的心,你还是阿Q吧。

    说回万家人。
    曹禺的父亲是位将军,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可是,这个将军又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呢?

    万德尊的祖父叫万际云,出身很好,曾经是皇家觉罗官学的教习,后来还做过甘肃某个县的知县。
    看上去,万德尊能取得的阶层的上升和这样的家庭很有关系吧?
    但你所不知道的是,万际云其实并没有当上这个县令。
    因为赴任途中,他的眼睛出了问题,最后居然失明了。
    虽然失明,虽然伤感又遗憾,但万际云回到家乡,还是坚持做了他力所能及,同时保存尊严的工作——设馆教书。
    因为他的病,学习成绩优秀的儿子万启文也放弃了参加考试的机会,而是一直留在家中,协助瞎眼父亲,教书上课——

    这样的家境不能说好了。
    万启文后来娶的妻子(也就是万德尊的生母,曹禺的奶奶)是个聋哑女子,——可能和他父亲失明后家庭的没落也有关系了。

    万德尊就长在这样的家庭里。
    前面不是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城的两湖学院吗?
    我没说的是他当时已经二十七岁了。古人早婚,他也是上老下有小,他的学费是妻子变卖陪嫁凑的。他的4两奖学金,一半是寄回老家,养家糊口的。

    正如梁文道所言,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的标准,不是他拥有的物质,而是他拥有物质的方式。

    我们也可以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精英的方式,也绝不是他拥有的生活、所处的境地,而是他对待生活的方式,以及在人生某种处境下做出的选择;是一个人无论顺境和逆境,都始终不改的坚持与努力,以及最后他们令人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具体点说,对于北京二中的状元郎熊轩昂来说,就是他能看到别人的平和,对于苦甲天下的定西少年魏祥来说,就是他道阻且长、自强不息的品格。

    真正的精英,让人感佩的是他们不断改造自己、改造世界,挑战种种“本该如此”人生局限和社会规则的理想之心与实际行动。

    你家境贫寒,爸爸妈妈不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你努力一辈子也上不了史家小学、北京四中、清华北大,也许你努力一生不能拥有别人拥有的那些物质财富,对绝大部分人不是“也许”,就是事实。

    但,这又怎么样呢?
    世界如果都美好的不得了,还要你的努力有什么用?
    世界如果都美好的不得了,还怎么区分庸人和精英?

    前一段时间,四中的孩子们去一个相对偏远些的初中支教。
    在那儿他们认识了一个钢琴王子。
    他没有老师,自学的五线谱,每天8小时练琴。当他抚摸着那些高雅的黑白键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高贵。四中带队的老师正好是音乐老师。
    那个老师回来感叹说,“大家都被震了!咱关起门来说啊,他弹得比我好。”

    可是你看,偏远的学校不仅仅有急着赶回去吃营养餐的同学,也出魏祥和钢琴王子。

    能去国家博物馆,在“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呀”的提问中,能指出北宋之后是伪楚而不是南宋,的确说明这个孩子很棒,历史知识很广博。
    但必须也要说,一个得天独厚,家境优渥,出身良好,身在北京,享受好资源,有更高的视野的孩子,那个更远的远方,绝不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而是那些看似无用的“情怀”。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我观察了她好多天,我觉得她肯定不是同性恋。但是,她把维护同性恋者在阳光下表达情感、正常生活的权利当做自己的理想。
    她觉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莫名就是和她有关。
    这才是受命运、时代所限制的人真正应该拥有,但往往缺失的吧:
    从今天,做个精英,你要说难,真的很难;
    但是如果要说容易的话,恐怕也很容易吧。

    最后,愿你几经岁月,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穷。

    因为,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人生还有无数可能。你说,我泱泱中国还能有什么可能呢?

    认真点,说你呢,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起来。

    关注我

    打赏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你几经岁月,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e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