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从小就很自卑的人,按照现在的套话说,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当年,家庭的贫穷、老一辈的重男轻女、父母教育的匮乏都造成了童年极度自卑的我。
还好我的成绩一直还勉强过得去,所以,我自卑的心底,又时常藏着一颗自傲的心,对于不如我的人,我亦会从心底瞧不起。就这样,这种矛盾的心态,带着我走过童年、走过青年,走近老年。
师范毕业后我当了一枚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的地位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好像还是有点高度的,但是在社会上就很一般了。工作中的我表现一直非常普通,学历靠自学考试终于上去了,职称也将就着从初级一直平稳评到了中级。人生貌似有起有落,但总是落得更多,所以,我也就一直缺乏进取之心——也许,也没啥天分。
现在的我已近半百之年,就等着平安度过工作的最后几个年头,然后安稳地开启自己的退休人生了。
虽然,我的大多数同事也是跟我一般,平凡地度过了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寂寂无闻的在教育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然后开开心心拿着退休工资在家带小孙孙;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同事,尤其是更年轻的老师们,他们辛苦上诸多的公开课,拿荣誉证书拿到手软,晋升的台阶也向他们(更多的是她们)铺开,我看到奋斗的一群人,或许在教育教学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是她们都在尽量地把她们的人生之光散发,我们能感受到她们身上的光亮。
所以,平凡如我,总觉自己暗淡无光,日子过得很勉强,很一般,浑浑又噩噩。
我直到2006年才开始正式接触网络,注册了QQ,曾经爱写日记的我,开通了QQ空间,在空间里码字。
我不知道我的文字水平究竟如何,我只知道偶有投稿却被退稿,所以一直以来我并不相信我能写点什么好东西出来。
好在到了全民写空间日志的时代,没有人害怕自己的文字水平被人诟病,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想法诉诸于文字就够了。
刚刚开始,我的空间日志只写百来字,没人来看——QQ好友也只有十几个吧——我觉得很失败,我后悔开通空间,我甚至问一个好友可不可以把空间再关闭了,好友说不用关闭,等想写的时候再写,不想写放在那里也没事。
后来,我又去了网易博客,去了天涯教师版,新浪博客,那里都留下了我的文字,最后,我来到了简书,简简单单继续我的书写。
我曾经也疏远了简书,那是因为有了头条,现在,我终于卸载了头条,重新回到了简书,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日更(这个假期也没能完全做到日更),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要回到简书,像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念起的娘家。
简书的电脑版已经瘫痪多日,但我仍然坚持在电脑上码字,然后发到QQ,再通过QQ转发到手机简书,即使如此麻烦,我也还是要码字,要书写。
今天早上,正准备开机码字的我在手机上打开简书,我创建的“树洞说”专题有投稿且已经通过了。其实,我早已将这个专题忘记了,我打开了我的“树洞说”,看到了我以前的文,那些看似陌生的标题,竟然是我的文,如《谈笑无鸿儒,往来有白丁》、《请勿开启潘多拉的魔盒》等,虽然文中尚有需要修改之处,但是全文读起来还是颇有味道,好像是我自己文字的味道,但好像还蛮高级的样子。
这些文字,这些曾经的文字,并没有给我带来荣誉或者金钱,但是,它们带给我内心的满足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我需要这份快乐,自己的文字带给自己的快乐。
想起前天看过的一部电影,《金属之声》,男主突然耳聋,他经人介绍去了一家服务机构,那个组织者为了治愈他,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他什么都没写,还是去做了手术,然而虽然手术后他能够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了,然而那种不真实的金属音效让他厌烦,他最终还是摘下那个昂贵的耳机,回到了他曾一直想方设法逃离的地方,那个世界上最最安静的地方,去过最安静的人生。
原来,一支笔一张纸,就能治愈我们。简书的我们,码字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治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