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进行了第一次期末综合测试,用的是去年的海曙期末卷,整体试卷难度不大,大家答题顺利,但是第18题,也就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有一定难度。在考试期间,我已经基本了解同学们的答题正确率,发现做对答案3的同学还是很多的,甚至包括基础不好的周宸宇等同学,但是也看到了孙晖、王梓翔等同学反而错了,答案是3/2。收卷时,有同学问这道题目的答案,我说3,教室里一片哗然和欢呼,估计有许多同学蒙对了,但孙晖、王梓翔明显感到失落,并且于心不甘,拿着草稿纸追着我叙说自己的合理解法,由于这道题目我事先详细解答过,并且也核对了参考答案,所以可以肯定,他俩是有问题了,但是问题在哪儿?我得回去静静查找,并且在下午去教室时给他俩整明白,看着他们最近这么高涨的学习情绪,我需要添加油料,而不是踩刹车。
孙晖的草稿到了办公室,我先抓紧时间批完试卷,以便下午可以讲评。然后,细细看了孙晖给我的草稿纸,发现了他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符号之差,把+当成了-,但是我也从孙晖的答题中,看到了我与他的差距,我是把S1、S2、S3都用字母表示,并且S1-S3、S2-S3都表示出来,而孙晖则是直接(S1-S3)-(S2-S3)=S1-S2,从而少了一步S3的表示,果然是高手,不过想想,他也确实比我聪明。
下午第一节课讲评试卷,我知道这道题目肯定会激起很大的浪花,为了避免大量时间的堆积在此,而影响更多同学的基础题巩固,所以我先挑一些其他基础错题讲评,并对填空题17题的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求最值,进行拓展变式练习,让大家巩固得更好。
大概还剩25分钟时,我开始讲解第18题,我利用课间休息,先标准地画图,然后再规范地讲解,虽然题目有难度,但大家还是听得很认真。并且,我让大家都感受到,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割的方法,变成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我发现,大家已经逐渐能感受到转化的价值了。
当我讲完后,教室内开始动了。
有些同学说,我不会做,但我蒙对了,如周宸宇,很开心的样子,我也为他高兴。
有些同学说,我先对a、b取特殊值,然后再求,也对了,好啊!解填空题、选择题中很有价值的方法,他们已经学会了,真不错!
接下来,是高手的对决了!
李佳锦是做对了,但通过我的讲解,发现她在化简时,把括号全部去掉,而不是整体求值,提取公因式,还是有点繁,好的,有感悟,在悟中学,收获肯定会在以后起作用。
孙晖已经明白问题所在,但他又举手说,我有不一样的方法,我请他上台,原来,他是用整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的面积来求阴影的面积,其实也是很好的方法,很好地弥补了我的思维定势,真好!大家也认可。
王梓翔课后送来的解答这时,下课铃响了,王梓翔又举手了,他说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因为已经下课了,而且本题的难度也大,我就不让他对全班同学来讲,而是请他到黑板前讲给我听听,而这时孙晖和李佳锦肯定不会错过,但当王梓翔开始讲他的方法时,我们一开始居然没听懂,我听了个大概,凭直觉他是对的,但又不能一下子复述,然后王梓翔对孙晖和李佳锦说,这个确实比较烧脑的,因为他已经明白,但不好讲清楚,不过孙晖和李佳锦毕竟也是高手,没过一会就意会了,就这个环节,我突然联想到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我发现,每个人大脑其实有很大的空间,把最强大脑在数学课中呈现出来,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今天的课堂辩论,我很满意。当我回到办公室,想把这一过程记载下来的时候,王梓翔跑过来了,送来了他的妙想的具体解答过程,而他的这一方法其实是与近几年宁波中考题的特色PISA题所提倡的创新能力是不谋而合的,我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