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谈德:天道、地道、人道的显象,就是德

漫谈德:天道、地道、人道的显象,就是德

作者: 白乙笑谈 | 来源:发表于2021-04-01 21:24 被阅读0次

说德,其实不能离开道。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德,是道的体现。也就是说,道是德的本性。

每个人对道与德的理解都不同。在老子眼里,道与德,越高越简单,越低越庞杂,因而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颇有点像金字塔,从上至下铺下来,越往下越复杂,到人这一层面,道与德已具万物之象。

而中国的文化就来源于对这种“象”的认知和领悟。“象”包括天象、地象、人象。天、地、人,古人谓之“三才”,因而也可统称为三才之象。相对应的,就是天道,地道,人道,其显象,就是德。据《易传·系辞下》记载:“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而“三才之道”的显象,就是其“德”性,《易·说卦》这样描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即是说,天德是“阴与阳”,地德是“柔与刚”,人德是“仁与义”。对天而言,天无德,会阴阳失调,天道崩坏,苍穹尽空;对地而言,地无德,会刚柔不济,万物凋敝;对人而言,人无德,就会仁义丧尽,天灾人祸降罚之。

苍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是因文字有“载道”之能,即“文以载道”,将使“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因这种文化是由天、地、人之象演化而来,其内涵是“天人合一”。据《周易》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因而,古之圣人将天文、人文演而化之,就形成了人的文化。据《周易》记述:“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杂乱纷繁),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圣人对“象”的演化最终形成各种典礼制度,使“德”在人中不再抽象,而是具有了具体的行为标准。道家是“真”,佛家是“善”,儒家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德”的标准,已经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荀子在《劝学》篇云:“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其实,中国数千年各朝代的历史,都在演绎着什么是“德”以及“德”的重要性。譬如夏商周的兴亡。大禹因治水之大功德而建立了巍巍大夏,却因夏桀的残暴无德而覆没;连对鸟都“网开一面”的成汤,因仁德齐天,创立了商朝,后因商纣的乱德暴虐而灭亡;文王、武王因重仁德,诸侯依附,万民归顺,仅以数千兵马即灭了强大的商朝,并建立了著名的“周礼”,影响至今。

一个个朝代兴衰的历史,无不在诠释着什么是“德”?为什么只有“有德者居之”?为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代的更替如此,人的权位富贵亦如是,皆是随德而来,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这就是“德”。德对任何生命都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漫谈德:天道、地道、人道的显象,就是德

    说德,其实不能离开道。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德,是道的体现。也就是说,道是德的本...

  • 天道、地道、人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道酬善,地道酬勤,人道酬诚。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地道...

  • 读书‖《曾国潘家书6》(378)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曾国藩家书》书中的第六部分: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德。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 成长

    工作业余的8小时,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需要好好把握提升自己。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地道酬实,实能补弱;人道酬德,德...

  • 不争是一种慈悲,不闻是一种智慧,

    天道不语,是以有德,人道妄语,是以无德

  • 人道、地道、天道

    心在哪里,焦点就在哪里 焦点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以人道之身,立于地道,行天道之心 无为而无所不为 简单,清晰,...

  • 天道,地道,人道

    这个题目看了真让人感觉大,但是天道,地道,人道,归根结底是道。道在天,表现为天道;道在地,表现为地道;道在人,表现...

  • 老刘心语(594):善意的谎言

    天道酬勤,巧能补拙;地道酬德,厚德载物;人道酬诚,诚信立身。 待人以诚,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没人愿...

  • 老刘心语(842):狠

    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商道酬信…… 人生在世,谁都绕不开两个问题:做人做事,做人要诚,做事...

  • 五字真经

    易经里说:"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勤养德"; "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好报的"; "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德:天道、地道、人道的显象,就是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jx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