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很少回望过去的人。因为,我发现对待自己过去的事情,秉持的态度是过去就翻页,不管是成功经历还是失败的过去,有种勇往直前,一直向前看的无知无畏感。
这样的习惯是出于什么原因,我没太细究,或许是因为思维习惯,或许是小时候搬家多,在父母身边和姨妈家移动,以及父母工作调动等原因,时至今日,初中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环境的变迁导致更缺少可以唤起记忆的事物。或许这些都是理由,更主要的是记忆力一般或者说没有可以回望而重复记忆的机会吧。
只关注当下和将来的习惯,最大的好处是不会产生抑郁情绪。
什么事情都不可过分,在一个极端久了,很自然联想到“黑熊掰苞米”的故事。因为不回望,不从过往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的结果是手里只留下最后那棒玉米。也正如老师常说的:一个无论经历过或者体验过多么丰富人生的人,如果他记不住的话,基本就和没经历过一样。
不要走的太快,时不时需要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回望的第一个理由,走的久了,需要检查下自己的方向是否偏离轨道。回望的另一个理由,是反思的过程,总得定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否则,在一个数十年不变的思维习惯下,一个数十年不变的行为习惯下,人其实基本就是原地转圈,我想起了懒驴拉磨!
高中同学多年未见后,再次相逢,几乎都是一个评价:“老战,你一点没变!还是以前学生时的样子!”
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生理年龄日新月异,心理年龄停滞不前的感觉啊!
过往的痛苦经历不愿意触及,是潜意识里不想重复那个痛苦。虽然不想触及,但我很好奇,他们是否真的烟消云散了呢?不管如何,我以为他们对我今天似乎没有影响,至于到底是否有影响,也是有待考察。
第一,这些年来,我很少有梦的记忆。
然后,今天读了房老师的简书《自我疗愈》,受到很大启示,也产生若干共鸣。在孩子刚进入青春期的那段时间,特别是儿子在假期里拿着手机,白天晚上都玩,关起门来,阻止不了时,我也曾产生过人生无望无助和浑身紧张无力,无法待下去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天要塌下来了,那个时候什么也做不了!
为什么孩子玩手机,我会感觉天昏地暗,天都要塌下来了的感觉?因为孩子不听我的了,我失控了!
是的,一个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掌控的人,突然间感觉自己什么也把控不了的感觉是很可怕的!
我尝试着像房老师那样回望:我的妈妈能力很强,在我的信念中,有大部分源于父母。比如,妈妈告诉我大学里不要谈对象,因为她自己就是因为毕业分配两地分居,所以,我就没敢理直气壮的正大光明的谈个恋爱。只是心里偷偷的暗恋,当同济毕业后北京工作了几年人家宣告结婚的消息,我才从梦中回到现实!
之后恋爱的一位,因为不是一个国家,被妈妈断然否决。第二个,因为幼时身体生病,也被否掉,第三个,因为家境相差悬殊,也被否决。无论性格多么倔强的我,其实最终都归依了妈妈的意见。
情绪的记忆随着岁月已经淡去,对于妈妈的爱,内心也是理解。婚后,不再回望,和妈妈感情亲近如旧。
我应该是无形中模仿了妈妈的控制模式。心理的学习,已经学会了觉察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亲子互动模式中,也逐渐学会了调整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努力做六十分的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9860/eb5c8f7464db6d3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