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心里却颇不宁静。坐在桌前,看着杂乱的设计图纸和冗杂的数据,脑袋多少有些昏沉,心想着这个端午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看着窗外的夜色愈显得深沉,那一牙弯月高高的挂在天际,映衬着诺大的校园,四周一片静谧,喧嚣和吵闹也都已经听不见了,整个人的心情也显得有些低沉,我拿上中午买来还没顾上吃的粽子,走出了图书馆。 沿着石板路,穿过的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夜色的幽静让这条路显的更加寂寞。肚子不争气的响了起来,想想一直到现在好像忙的还没有吃饭,看着手中的两个粽子,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粽子表面的水分早已在时间的侵蚀下蒸干,那一层薄柊叶上干涸的痕迹让原本深绿的柊叶颜色显得有些斑驳。解开系在外面的绳子,剥开还未干透的柊叶,在路灯的照射下,一层晶亮泛黄的糯米露出了头角,轻轻的朝着一个尖角咬下,唇齿间享受的是柔滑和筋道。又一口咬下,包裹在中间的蜜枣也露出了脑袋,一抹深红点缀在泛黄的糯米上,显得格外诱人。

一个粽子下肚,却多了几分意犹未尽。路上只我一个人,缓慢的向宿舍踱着。此刻,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却也爱冷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美味的粽子就着月色好了。
四溢的香味还残留在唇齿间,不断的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回忆。依稀记得儿时最爱吃母亲包的蜜枣粽,个大枣甜,咬一口在嘴里,内心满是甜蜜。小的时候,端午临近,我便会催促着母亲包粽子,搓花线绳,更是会在母亲去购买原材料的时候紧紧跟随,生怕母亲遗忘些什么。
那时候,总感觉街边的摊贩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昨天还卖着水果,一夜间就变成了卖粽子的、卖折纸的、卖布公鸡的,所有和端午有关的东西都成为了摊贩们的主营,摊主们的脸上满是笑容。两侧的摊位之间是一条早已被人群挤满的步行街,无论什么时候,拥堵忙碌都是这条街的特色。
耳边不时传来商贩们的吆喝,夹杂着的是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虽然有些杂乱,却把节日的氛围烘托得格外高涨。整条街的热闹都归属于摊贩和顾客,而我什么都没有,因为我始终心系着的是母亲要包的蜜枣粽。
远处传来的钟声将眼前的记忆打碎,细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条小路上,道路两边的树影在路灯下显得格外高挑,如同水中藻荇交横。虽然是残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映照下来,整片天地都如同披上了一层薄雾;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忽然又想起儿时与母亲包粽子的场景,我总是会拿着自己包的小粽子问母亲是否好看,而母亲每一次都是笑而不语,现在想起来,难免有些怀念。细细想来,已经有好几个端午没有吃上母亲包的蜜枣粽了,内心又多了几丝伤感。
一路上走的并不是很快,但透过树梢上隐隐约约看到的是一栋栋楼,只有些模糊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月光的影,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回想着儿时的一切,真是有趣的事,可惜忙碌奔波的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只愿记忆能被粽香所包裹,能食之,尚忆之。
文仿自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
网友评论